观察 要闻 正文

互联网巨头跨界强攻电影业背后:信息产业大整合(5)

结语:消费与艺术永远并行

中国这一轮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新自由主义”思潮之下,放松管制是国家政策改革的主力方向。美国在1980年之后因为“新自由主义”的盛行所发生的政策变化,在今日的中国正陆续上演,美国在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面对的困惑。与美国市场不同的是,电影在统一社会意识形态,塑造新社会伦理的作用上,还未能做到极致。《壮志凌云》、《为戴茜小姐开车》、《雨人》、《阿甘正传》这些修缮家庭及人际关系,缓和阶层矛盾,塑造精神指向的电影,是当下中国观众最为缺乏的,却又是很容易被轻视的项目。

2014年,《亲爱的》是我们认为最有市场参考价值的电影,它在制作上的结果呈现出趋于完美的寓教于乐,它在市场化运作上的严谨,也更好的帮助这部电影完成了它自身的使命。一部好电影,我们认为它不能仅从制作上进行评价,电影是媒介,电影应该用它的通俗语言让人们重新寻找到集体归属的安全感,所以它必须要让更多观众完整的体验过才能真正的画上句号。而如何做好电影,将好电影卖好,需要我们拨开那些浮在表面上的雾霾,真正走到观众身边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即使目前市场上所呈现出对“娱乐”的过度追捧,凡影认为那只是二、三级市场的观众在重新进入影院时,暂时的盲目消费所导致的结果,也是一部分年轻创作者受限于自身和行业的整体能力,在创新上无法尽善尽美的缺憾。但电影市场的迭代速度之快,会让观众迅速醒悟,并重新寻找到他们的需求,一批有价值的创作者,也正在被更多的资本所肯定,我们相信他们最终将会获得市场真正的尊重。

观众与创作者从来就不是对立的,消费与艺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是永远并行互相帮助,任何资本在进入电影市场时,它都并不希望会承担骂名。做好电影,做更多的好电影,是电影市场的需求,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更是创作者在面对任何资本时,可以获得谈判权利的终极筹码。

上一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