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谈中国经济十大问题:长期高速增长危害大
厉以宁列出中国经济十大问题,称长期保持超高速增长会错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主要著作包括《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等。
厉以宁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孙冶方经济学奖”等。他曾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进行理论探讨,这些都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厉以宁教授还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2015年伊始,3本厉以宁经济学专著——《只计耕耘莫问收:厉以宁论文选2011—2014》、《一番求索志难移:厉以宁论文选2008—2010》、《非均衡的中国经济》(最新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应出版方之邀,1月12日下午,厉以宁在中国出版集团举办讲座,谈及当下中国经济的十大问题。厉以宁表示,长期超高速的经济增长给经济带来的害处很大,不仅会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并造成产能过剩,同时还会因此错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
什么是新常态?
新常态简单地说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
中国前几年经济的增长是超高速的增长,这种超高速增长并不符合经济规律。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国家,可能有一段时间高,但是不可能长期这么高,因为这种超高速的经济增长给经济带来的害处很大。大体上有五个不利,第一是资源过度消耗,而且消耗得很快;第二是环境破坏;第三是低效;第四是有些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第五是错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都抓紧时机来技术创新,以便给经济找出一条新的途径。中国也应该如此,但是为了追求超高速的增长,忽略了这一点。
GDP的结构比增量更重要。我们现在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二位了,但是要论结构来讲,我们跟日本还有距离。为什么?高新技术产业占经济中的比重、占GDP的比重小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