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中国电影看似火热 实则危机重重(3)

在政府把法定休假日拆得七零八落之后,一些与“节日”挂钩的档期拥有的市场容量被开发了出来,最明显的是春节和国庆。

去年国产影片票房最高的《心花路放》来自国庆档,排名紧随其后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都来自春节,而2013年的票房冠军《西游降魔篇》同样来自春节。春节和国庆在过去一年内票房同比上涨了84%和67%,是涨幅最高的档期。

因此,今年大年初一当天有8部电影同时上映也就不足为奇了。

3. 票价基本不变,但观众花的钱更少

去年一个人在电影院里看一场电影需要花费35.67元,比2013年的35.28上长了3毛9(由于缺少官方数据,我们采用了总票房除以总观影人数的计算方法),几乎等于没怎么变。

不过,大概没几个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会觉得电影票涨价了——相反,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过去一年看电影反而是便宜了很多。我因为贪便宜在淘宝“双11”购买了29块9的贺岁档电影票,结果被后来在电商网站买到9块9一张票的同事嘲笑,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因为淘宝、猫眼、爱奇艺、微信电影票等电商需要争夺用户,所以不昔以超低价把票卖给观众,然后再把差额补贴给电影院。这里的“差额”指的是总局规定的某个城市最低销售价——你和影院结算是最少要支付的费用——与你实际卖给购票者价格之间的差值,根据城市不同有所不同,通常在十元到几十元不等。

正常来说,低价促销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影院。不过有意思的是,无论是从促销最密集的12月份还是全年的情况来说,并没有出现观影人次大幅增加的情况,这种方式能否真正帮到电影票房也受到质疑。

4. 今年票房最高的公司

光线影业在2014年取得了31亿元票房,比前一年的21亿票房提升了近50%,是去年票房最高的的民营电影公司。

其中有四部电影票房超过了4亿,分别是《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同桌的你》、《分手大师》和《匆匆那年》,这些电影都是中小投资规模、现实题材,而且结合了热门的爱情、春春等元素,这也符合光线影业一贯的做法。强大的发行能力帮助光线接到了更多的发行订单,既包括《亲爱的》、《匆匆那年》这样的一类影片,也包括像《爸爸去哪儿》、《巴拉拉小魔仙》这样的儿童电影。发行影片数量多也是光线影业整体票房排名第一的原因。

与光线的业绩相对应的则是以“制片能力”著称的华谊兄弟,这位昔日的老大哥如今的日子就并没有这么好过了,直到去年的最后半个月,它们才有了第一部票房过2亿的电影《撒娇女人最好命》,也是唯一一部全年票房过2亿的影片。华谊也在学习光线等竞争对手,削减大片的比例,希望产出更多中低成本的电影。

大公司对于行业的控制力还在减弱,五大民营发行公司之外有42%的票房由其它小公司创造。这也给了像摩天轮、引力影业这样的新公司更多的机会,摩天轮在去年制作了《同桌的你》,投资了《心花路放》,总票房也超过15亿;引力投资了《痞子英雄:黎明升起》和《匆匆那年》,光两部影片的票房就接近8亿。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