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中金正考虑IPO 程序尚未启动首选或为香港

同属汇金系的银河证券今年成功在香港上市,这或许对中金公司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启示。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该公司内部的确将IPO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进行研究,并且“相比过去的传言,这一次中金公司对IPO的考虑更加严肃和认真”。不过,中金公司尚未启动有关IPO的正式程序。

中金正考虑IPO
中金正考虑IPO

此次中金公司IPO的消息是从该公司的纽约办公室的一次会议传出的。中金新任董事长金立群近期到访其纽约办事处时提及上市可能性。上述知情人士说,金立群的讲话并非泛泛而谈,而是确有所指。上市募集资金既可以扩大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参与到中国监管层开放的更多创新业务中去,也可以为该公司的两家境外财务投资者KKR和TPG提供退出渠道。

更重要的是,公开上市还将提振市场以及公司内部对这家中国老牌投行的信心。曾承揽众多国企境内外IPO的中金公司已经有近20年历史。2009年中金公司的IPO承销金额达到113亿美元,市场份额在亚太区名列第一。但是2010年之后中金没有抓住市场风格的转变,在中小型IPO项目上发力不够,以致被竞争对手赶超。

资本扩张

境外媒体将中金公司此次的IPO计划与其两家外资财务投资者联系在一起。2010年,摩根士丹利寻求出手所持中金公司34.3%的股份,KKR与TPG分别从摩根士丹利手中购买了该公司大约11%的股份。如果中金公司最终上市,两家并购基金将获得便利的退出渠道,甚至享受更高的资本溢价。

上述知情人士称,作为中金公司董事会成员,上述两家基金一定会在董事会上就IPO发表意见;但中金公司考虑上市的着眼点并不限于此。

事实上,中金面临的困难并不只有IPO业务线的困难,还有整个卖方业务线的周期性问题。无论是IPO还是兼并收购,中金公司在各项主打业务中扮演的角色都是不折不扣的卖方,较少用自有资金参与交易。由于资本金的限制,中金公司很难在新型业务上有所作为。

相比之下,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国内上市券商在这一轮创新大潮下普遍开展了资本消耗更多的新型中介业务,比如融资融券和股票收益互换等,并为此提高了公司的杠杆水平。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信证券的总资产达到1302亿元,位居全部114家证券公司之首。而中金公司仅220亿元,排名第二十位。在净资本方面,中信证券是405亿元,而中金公司是51亿元。

如果能够上市募集资金,中金公司将在资本实力上赶超竞争对手,甚至像中信证券那样并购国际投行。中金的国际业务一直走在国内券商前面,在业内最早建立国际分支机构网络。选择自建网络而不是外延式并购或许是中金的路径选择,但也与其资本实力不足有直接关系。

提振信心

与2010年相比,近年来中金公司的业绩不断下滑,现在选择上市算不上最好的时机。但是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金公司而言,公开上市或许也能提振士气,增强外界对其的信心。

“银河证券更是一个传统的经纪型券商,如果银河能够在香港讲出一个好故事,那么熟稔香港资本市场的中金公司不会讲不出一个让国际投资者感兴趣的故事。”一位熟悉中金公司的人士对记者说。

如果取得上市地位,中金将可以更方便地用股权激励管理层以及核心业务骨干,这对于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或有助益。

但是成为一家公众公司的代价也是中金需要面对的。中金公司在成立后的很多年内缺乏透明度,管理层也处事低调,上市之后这种状况将得到改变。

由于还没有正式启动上市程序,探路上市地点的选择可能为时过早。但熟悉中金公司的人士分析认为,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对于中金而言都很重要。但是从上市便利度以及资本市场的成熟度上来看,香港或许会是第一选择。

“中金走了这么多年国际化,当然应该在国际市场上市。”这位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