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周鸿祎:战略不能在云端 必须要落地到产品

周鸿祎:战略不能在云端 必须要落地到产品

在公司内部,我反对做评论家,创业者首先不要去做评论家。评论家站在高端,谈产业问题,谈格局,这个东西其实没意义。很多问题越抽象之后,说的话都是正确的废话。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当面临挑战,面临转型的时候,需要放弃概念上的论证,放弃平台思维,放弃下很大一盘棋的想法,更应该将眼光聚焦在用户身上。

战略不能在云端
战略不能在云端

具体一点,就是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要做的东西,或者我已经做的东西,它的用户是什么人?用户在使用我产品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有哪些地方我做得不够好,还可以做得更好?凡是有缺陷的地方,都有改善的空间,都代表着创新的机会,都代表着可能存在市场机会。因为战略不管规划得如何宏大,最终你要战略落地,就需要打开市场,而要打开市场,最重要打动用户的心。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找不到,你所有的战略都是空气。

当N公司面临苹果公司挑战的时候,N公司做了很宏大的规划,花了60多亿美金买了一家做地图的公司,买了互联网的公司,很宏伟的格局。到今天他们跟微软公司合作,也有很宏伟的格局。我一直用N公司的产品,但我认为N公司从来没有从用户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去想一想。现在用户用这些手机的时候,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的地方。他们高管我认为也不用苹果公司的手机,所以他们不知道苹果手机到底为什么赢得了用户的喜爱。

你真的觉得苹果公司成功是因为在宏观战略上规划得好?我不谈战略,我也不懂战略。我认为苹果公司也没有战略。如果有说有战略的话,所有战略都是用户战略和产品战略,不断发现用户的需求,不断满足用户需求,把它做到极致。

消费者是不理性的,消费者选择一个产品,抛弃一个产品,不是因为你有好的技术,或者不好的技术,用户都是从点点滴滴中感受。为什么我讲微创新?我说的微,对于消费者来说,感觉都是微小的点。消费者之所以用你的产品,可能就因为那一个很小的点。消费者不理智,是特别感性的。今天的消费者比以前更感性,产品最后不是拼功能,拼技术,而是拼体验。

苹果公司没有手机通讯的核心专利,有的都是外观专利。什么CDMA,什么芯片之类,都没有。但是苹果公司席卷了整个无线互联网终端,以往的大公司被打得落花流水。

如果说互联网是一场革命的话,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互联网消费者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互联网让信息更加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年代,买的没有卖的精,无商不奸,企业通过广告,通过宣传,利用信息不对称向消费者灌输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买你的东西。一旦钱到手了,企业的营销任务就完成了,就跟消费者说拜拜了。最后的售后服务是不得不做的一个环节。

今天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消费者的话语权越来越强,所以用户体验会越来越变成一个产品成功的关键。这个时代,卖点这个观念已经过时了。因为你不能再通过卖点去灌输给用户,用户不是买完东西就跟你结束的关系,恰恰用户买了你的产品,用你的产品,这时候用户体验之旅才真正开始。

如果所谓的卖点不能为用户强烈地认知和感知,那么这种广告行销就是假的,不起作用。当用户拿到东西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上当了。通过高额的广告投入,大量的疲劳轰炸,渠道代理的地面透光,这种传统的做法,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办法把货卖出去。但这种方式没办法形成口碑,因为毫无体验,只能形成一次性的销售,大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果今天你要做一个流行产品的公司,你要彻底抛弃这个思路,而是应该想方设法让你的产品递到消费者手里的时候,能形成一个超出消费者的预期,能够让他们惊喜。如果你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那就在一个点上,让用户彻底感觉到这一点做得绝对棒,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比如,某著名的公司推广CDMA手机,找了很多策划手机大师策划卖点,声称绿色无辐射。但这个卖点不会成功,事实也证明如此。为什么?因为消费者无法判断CDMA手机是不是真的辐射小。可能CDMA手机的辐射真的是很小,但消费者无法感知到。无法感知就等于没有。后来那家公司又找来一个卖点,CDMA手机防窃听。但这也是一个伪需求。除非你是重量级人物,普通消费者是不担心被窃听的,因为整天油盐酱醋茶的,没啥值得窃听。所以,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不能产生体验。即使我今天被窃听,我怎么知道这个手机可以防窃听了?所以还是不能被验证。

用户体验,过去理解为是产品的交互,产品的外观和包装。错了,今天用户体验这个东西可能会成为产品致胜的关键。这并不是说企业不要做战略规划,而是说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做战略规划的时候,一定得具体到产品。战略不能呆在云端,它一定要落地,具体到怎么解决用户的问题。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产品观。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