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消费 正文

熊孩子巨额网络消费 未成年人非理性网络消费谁之过

近年来,随着网络消费越发盛行,除了年轻一族都爱的网购之外,网络游戏充值、网络主播打赏样样都是消费,然而,熊孩子巨额网络消费的现象爆发式增长令人甚是担忧,未成年人非理性网络消费谁之过?

日前,一位年仅10岁的熊孩子在玩网络游戏之际,偷偷往该款手机游戏中充值了20000元人民币,这件事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据不完全统计,自从2014年开始,未成年熊孩子瞒着父母偷偷进行网络消费的情况越来越多。

熊孩子花2万充值手机游戏
熊孩子花2万充值手机游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许多未成年人也开始与手机形成了紧密的连接关系,在熊孩子巨额网络消费方面,更多体现在手机网络游戏和网络直播上,近些年来,瞒着家长,利用父母手机充值游戏、打赏主播,而且金额在数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金额十分巨大,然而,我们是否也该反思反思了,未成年人非理性网络消费谁之过?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人。现在就连很多小学生都配有手机,有70%的网民会通过手机支付,这其中就不乏许多未成年人,这些熊孩子巨额网络消费的案例日益增多,甚至成了投诉热点,未成年人非理性网络消费谁之过?所涉及的各方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些问题至今存在较大争议。

在熊孩子巨额网络消费事件中,最初矛头指向提供游戏和直播等网络消费的平台,许多家长发现之后的第一时间,都会要求平台退款。鉴于游戏厂商和网络消费平台未能发布关于未年人消费的公告,未在登录、支付等环节设置相应的审核条件,不能有效对未成年人身份进行识别,那么相应的消费行为也应撤销。

但实际上,熊孩子巨额网络消费的监护责任是父母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法定责任,父母是避免未成年人非理性网络消费的第一责任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程啸认为,如果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网络消费进行监管,也未对网络支付密码等有效保管,甚至对孩子上网不加干涉,出现孩子非理性网络消费行为,则家长也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