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消费 正文

长生生物疫苗事件 长生生物百白破疫苗不合格

想必有很多人都知道“长生生物疫苗事件”,近日,在朋友圈、微博被疫苗事件刷屏了。据了解,长生生物2017年被发现“百白破”检验不符合规定。而且,这假疫苗一曝光,不少家长们的心都碎了。

疫苗事件持续发酵
疫苗事件持续发酵

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什么百白破疫苗,是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的。然而,近日,长生生物百白破疫苗存在问题,在网上引起热议!早在2017年11月,长春长生生产的百白破,就被发现存在问题,直到现在,长生生物才因疫苗事件被罚款。

长生生物——这家很多人之前并不了解的上市公司,近两日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的愤怒。因为,它生产销售的百白破疫苗有劣药。

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称,在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长生生物子公司,简称:长春长生)飞行检查中,发现其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记录造假等行为。

长生生物疫苗事件
长生生物疫苗事件

那么,何为百白破疫苗?家里有小孩的话,很多人都知道,百白破是婴幼儿疫苗。

百白破疫苗是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的简称,接种对象为3月龄至6周岁的儿童。按照国家免疫程序,百白破疫苗需接种4剂次,分别于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完成4剂次接种的儿童可得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关研究显示,百白破疫苗预防典型百日咳的效力约85%,因此,即使接种了百白破疫苗的儿童,少部分人也有可能罹患百日咳。百白破疫苗预防儿童破伤风的保护效力为80-100%,完成4剂次接种可为青少年期提供有效保护。百白破疫苗对白喉的保护效果较好,接种3剂次以上的疫苗保护效力约为95%。

百白破疫苗自上世纪70年代纳入计划免疫以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发病率在中国持续下降,百日咳年发病率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00-200/10万,降至目前的0.5/10万以下。

其实,同期被查出百白破疫苗有问题的不只长生生物一家。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官网2017年11月3日发布的信息显示,除了长春长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1607050-2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也不符合标准规定。这些不合格产品当时就被立即停止使用。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当公司涉嫌违法违规被有权机关调查,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但直到三天前,长生生物才打破沉默,披露了处罚事项,并承认百白破生产车间已经停产。

另有《上海证券报》报道显示,在长生生物2015年年报中,公司百白破批签发量约562万人份,位列公司在售6种疫苗产品之首。在2016年、2017年公司年报中仍称,长春长生在售产品包括百白破疫苗等,但疫苗的批签发量却没有披露。另一个变化是,百白破也消失在近两年公司的在售产品图片列表中。

究竟公司何时停止了百白破疫苗的生产?公告没说。昨天晚间,长生生物方面对外电话也均无人接听。

7月20日,深交所发布关注函,要求长生生物对百白破生产车间已经停产涉及产品占公司营收的比重、对公司的具体影响以及公司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做出补充说明;另外,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的情形以及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等其他事项。

在同一天的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也谈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她表示,随着监管执法的不断强化,近几年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大幅提升,但其他类型重大事项的披露质量依然有待提升,凡属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信息披露义务人均应依法及时披露,充分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下一步证监会将抓紧做好相关工作,对各种类型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高莉:“《证券法》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规则体系所规定的信息披露义务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凡属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信息披露义务人均应依法及时披露,充分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吉林省食药监局处罚是否过轻?

处罚决定书显示,对于涉事百白破疫苗,共没收违法所得85.88万元,并处违法生产药品货值金额三倍罚款258.4万元。

25万支问题疫苗,加起来才罚了344.29万元,质疑声不少。

但处罚决定书中也明确了处罚依据——根据《药品管理法》,生产、销售劣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劣药以孕产妇、婴幼儿及儿童为主要使用对象的,在处罚幅度内从重处罚。

但另一方面,《药品管理法》还规定,生产、销售劣药,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吊销相关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多位法律界人士告诉中国之声,在现有法律框架内,三倍处罚的确已是“从重处罚”;至于是否“情节严重”,认定存在难度,暂无证据佐证涉事百白破疫苗造成了较大影响。不过,他们也同时表示,我国目前对于类似违法违规行为处置较轻,警示不够。

有资深律师建议,类似行为应十倍处罚封顶,但他也坦诚,现行《药品管理法》15年才修订过,短时间内再修订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