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消费 正文

魏则西事件分析 折射公立医院“科室承包”乱象

魏则西事件再次把“科室承包”的乱象暴露出来。魏则西的诊疗过程发生在公立医院。在公立医院严禁科室外包多年后,患者为何还遭遇“欺诈性医疗”?

魏则西事件分析
魏则西事件分析

目前,科室外包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部分军队医院,由于其并不完全归属于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有空子可钻”;另一类则是部分经营不善的地方公立医院。

一些民营医院从业者表示,民营医疗机构,特别是与公立医院合作的男科、妇科、肿瘤专科医疗机构,往往通过互联网企业进行营销,支付高昂费用。为了赚取利润,这些“寄生”于公立医院内部的民营医疗机构,很多沦为欺骗者。

“科室承包”屡禁不止

魏则西就医的武警二院生物医疗中心,据知情人透露其幕后投资者为莆田系的康新集团,且这个集团“不少业务来自于从部队医院承包科室”。

业内人士将民营资本在公立医院内部的合作办医称为“科室承包”。《财经》获得多份合同文本模板和可行性论证报告显示,外来资本与公立医院的合作往往采取所谓“共建”形式,共建科室常常挂出“XX中心”的牌子。

这种“中心”一般依托于现有的治疗科室,称坚持“医院院部行政领导下的职能科室管理”;仍然要“无条件完成总部下达的各项任务和相关的后勤保障工作”;医院统一财务管理,统一收费,对政府部门核定的价格必须遵守。

但一般来说,外来资本承担大部分投入,包括技术、实验室设备、外来医护人员的引进和培训、用房装修等,医院方面则提供场地和部分人员。

在经营方面,外来资本负责招揽患者,提供员工工资福利等;一些医院员工参与运营,其基本待遇由医院提供,但绩效收入部分由中心负责。

在药品器械采购时,上级或者地方招标目录内药品耗材必须执行规定,并统一进入“中心”药房;但特殊药品和耗材,则由合作企业负责提供,他们须有正规医药公司的“三证”、发票及销售物价批文,经医院认可后采购进入医院药房。

最后,外包科室的收益按照合作双方的约定分配。除了约定的合法收益,科室承包中的寻租一直存在,也是业内人士心照不宣的事实。

前述民营医院从业者透露,“科室承包是原始积累的初级阶段”,蒲田系借由公立医院的品牌,“做好一年有几百万的利润”。

“科室承包”也是家族内部新人练手的好机会,“从科室经营开始学习如何管医生,管护士,做好服务流程,然后从科室到专科医院,再到综合性医院。”

在公立医院中,一部分军队医院和地方公立医院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更倾向于采用“科室承包”的方式,甚至主动在部分弱势科室使用“竞价排名”。

每隔数年,军地卫生行政部门都会打击“科室承包”现象,但死灰经常复燃。

一位出身军队卫生系统的业内人士指出,仅军方过去就至少三次大规模清理社会合作:第一次是1994年前后全军医院医疗秩序规范整顿,第二次是2000年前后全军医院清理规范对外有偿服务,第三次是2005年前后全国医院行业作风教育整顿。部分在其他领域站稳脚跟的莆田系医疗集团,近年已开始撤出这一领域。

营销为先

公立医院科室承包乱象

承包科室的投资方,出于经营业绩的需要,招揽尽可能多的患者是当务之急。

不过,承包科室虽然能部分借用公立医院的品牌,但与民营医院也有类似境遇。由于体制原因,好的医生更愿意在公立医院工作,民营医疗机构较多的是公立医院的退休医生,优秀的中年医生不多,年轻医生又欠缺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患者上门,民营医疗机构往往选择付出更多的营销成本提高知名度和可信度。

据一位民营医院的企划人士介绍,电视广告和网络广告是民营医院的主要推广方式,其他推广渠道还包括报纸、电台,甚至公交车身、站牌、小区大门、农村刷墙等。对于不同的病种,效果不尽相同。

其中,百度竞价排名是最好用的营销工具。前述民营医院的从业者透露,自己所在的民营医疗机构4月最后一天的数据显示:互联网咨询患者有100多人,注册患者50多人,最终到医院就诊大概是20多人,转化效果明确。

一些综合型民营医院甚至40%的患者来自于百度和其他互联网企业导流。

民营医院依靠网络营销打开市场是惯常做法,不少机构在网络营销上的投入动辄数百万元左右。这笔巨大的投入,就主要用于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其中三分之二归投给百度,还有搜狗、360、神马等等。

不仅民营医院离不开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也难以离开民营医院。

百度2015年网络营销收入640亿。百度相关负责人此前称,医疗健康广告在百度收入中的占比达到35%。百度相关负责人此前称,医疗健康广告在百度收入中的占比达到35%。

中国的私立医院在1.2万家左右,相当大一部分依靠百度和其他搜索引擎吸引患者;部分公立医院科室实际上也在做网络营销。大量机构费用是百万级的,多的甚至会达到达千万级。2015年百度网络营销客户是104万家,仅作为其客户数量零头的医疗机构贡献了200亿元左右的。大量热心做网络营销吸引患者的民营医院,几乎全是百度的大中型客户。

生物疗法成癌症诊疗“标配”

在癌症诊疗上,传统疗法一般就是放疗、化疗、手术治疗等。随着技术发展,一些新的疗法开始出现,未来有可能成为癌症诊疗的发展方向。

不过,一些医疗机构在国内滥用还不太成熟的技术,在业内是公开的秘密。患者接受传统疗法后,部分医生可能会劝导患者使用新的疗法,“干细胞治疗”、“生物疗法”等等。

另外,一些癌症晚期患者为了寻找最后的希望,更将新的疗法当成“救命稻草”。一位业内人士说,在一些管理不当的医院,新旧疗法的“混搭”,成为癌症诊疗的“标配”。

不仅外包的科室推出类似服务。部分归属地方政府管理的公立医院也在推出类似服务,甚至有医生把患者推荐到相熟的合作机构。比如,魏则西曾经接受过的DC-CIK的生物免疫疗法,全国有数百家医院在做。

但推出这些新诊疗方式的医疗机构并没有得到批准。2014年8月18日,国内某三甲肿瘤医院的医生向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交了公开申请书,要求公开两项内容:卫生部允许开展癌症免疫疗法的医疗机构名录、卫生部组织对癌症免疫疗法进行临床试验的数据及研究结论、伦理审查的相关文件。

约一周后,卫生计生委正式回函:“尚无经我委批准开展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我委也未组织开展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相关的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