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消费 正文

下架食品都去哪了?吃了5年的“回收肉”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农民将自产果菜以“有机”为卖点直接带到都市销售,大受欢迎。

下架食品变回收肉
下架食品变回收肉

食品安全问题本周在台湾又上了头条:屏东县一家养殖场长期回收超市下架食品,但拉回来的过期肉、蛋、果菜不是喂猪,却整个容后转卖给餐厅,几年来被无数消费者咽进肚。

消息传出,全民恶心。祸不单行,花生粉黄曲霉素超标、知名品牌的蜂蜜掺了一半糖、大百货公司生鲜超市果菜农药过量等坏消息接连传来。媒体感慨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就像玩打地鼠的游戏,看到谁露头就敲一下,对地下的猖獗假装不存在,结果是,地鼠永远打不完。

吃了5年的“回收肉”

市场下架的过期食品,在台湾有“废弃物清理法”规管,按规定,市场要与合乎资质的回收业者签约,将过期食品交回收业者用作饲料或厨余处理物。市场必须逐笔记录清运食品的日期、数量、名称和回收业者。

此次案发的屏东养殖场场主也是合乎资质的回收业者,多年来在高雄市的大超市回收过期生鲜食品。他们将过期食品清洗、去异味杂质后再包装,卖给早餐店、自助餐餐厅、便当店。办案人员接到举报到养殖场取证时,当场查获正在被清洗和包装的过期食品,并在冰箱和仓库内发现过期的水产品、肉、水果等140多公斤。办案人员初步确定,这家业者已经卖了5年的过期食品,这意味着消费者吃了5年本该喂猪的“回收肉”。

目前,与养殖场签约的超市表示,合约明文规定过期食品用于喂猪不得转卖,而且每次交运都有记录甚至有录像存证,他们一切合法。如果合法也不能保证食品安全,那就更令人失去信心了。

更何况,新北市副市长侯友宜亲自率队检查了19家超市,结果有18家未按规定与过期食品回收业者签约,连纸上的约定都没有,交运记录也没有,过期食品去向查无可查,更令人担心。台北市的情况也不理想,台北市环保局与卫生局联合检查了16家超市,16家均无与回收业者的合约,也无清运记录。二市已决定联手追查超市过期食品、饭店餐厅厨余流向,了解其中清运、处理与再利用的各个环节。

“无毒栽培”也有农药残留

近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针对台湾八大连锁超市果菜进行农药检测,共采样65件,近七成检出农药残留,包括标榜“无毒栽培”的菜;其中8件残留超标,茄子超标13倍、青椒超标8倍,还在小白菜中验出“殴杀灭”剧毒农药残留。绿色和平对此次检测结果表示“难过”。

几乎同时,台湾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公布2家的花生粉黄曲毒素超标,一家是知名火锅店制作酱料的花生粉,还有一家来自桃园永安农场食品厂。此外,一家知名品牌的蜂蜜被验出只有四成蜜,其余全是糖等添加物。虽然被点名的超市都表示马上下架不合格商品,但《中国时报》发表社论指出,总是在黑心食品新闻见报后,各部门表现“作秀式”的3分钟热度,如此作为,如何彻底查缉黑心食品?

这次如果不是屏东县回收业者案发,全台湾各地超市的过期食品去向都无人追问,环保局也不会进行稽查。食安是长期抗战,一点一滴的累积才能发挥长期吓阻效果,不能爆一次查一次。黑心食品层出不穷,而且绝非始自现在,药水豆芽一查出来,才发现已经卖了9年,这回查出回收肉,也已经卖了5年,这些黑心食品逍遥法外多年,说明管理部门长期执法监督不力。如果食安问题不间断,人民如何吃得安心?管理部门还得再加把劲。

百姓无奈重回小作坊

不间断的黑心食品消息打懵了过小日子的老百姓,如果知名品牌、大型超市、有品质保证徽章的商品都会出问题,消费者无所适从,不少人选择回到外婆的年代,相信巷子深处老邻居的小作坊。

黑心食品令一些没落的传统行业红火起来,比如制油作坊。彰化芬园乡有一家老油行,传了60多年到了第三代手中,随着超市和便利店的兴起,再加上种花生的越来越少,10多年油行的顾客就剩下左邻右舍,经常一整天没有一个人上门,收1000元(新台币)都稀罕。2013年台湾爆出大统假油案,油行就开始兴旺起来,先是老街坊来抢购,然后有新顾客上门,3天内将库存一扫而空。还不断有人打电话询问:“你们的花生油有花生吗?”“你们是真油吧?”店主啼笑皆非。现在,每天上午还没开门就有人在门口等油,榨油时一有香味飘出,邻居就会来问:“是不是有油可买了?”本来打算放弃油行去澳洲打工的年轻店主感慨:“爸妈坚持的好油,终于在食品危机中被人看到。”

另一家老油行一直做代工榨油的生意,俗称“油车间”,业者表示,虽然假油、馊水油事件已经过去了,但至今自带花生来加工油的顾客还是不少,“没想到食安风暴翻转了老油行的命运”。

但传统制作的小作坊毕竟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逃不过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