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消费 正文

蜂蜜市场鱼龙混杂造假容易检测难 现行标准无法鉴真假

近年来,蜂蜜市场鱼龙混杂,掺假造假的事件不断被曝出。今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10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严厉打击假劣蜂产品的建议”。时隔4个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在其官网正式作出回应:将积极推动蜂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修订和蜂蜜掺假补充检验方法的建立。

蜂蜜造假容易检测难
蜂蜜造假容易检测难

1、现行标准无法鉴蜂蜜真假

近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超市里销售的蜂蜜品牌多达几十个,蜂蜜种类繁多,有枣花蜜、洋槐蜜、枸杞蜜、紫云英蜜、荆条蜜、荆花蜜、椴树蜜、益母草蜜、枇杷蜜等,规格大小不一,售价也是参差不齐,便宜的每500克在30元左右,贵的则要上百元。

此外,记者调查中发现,不少超市和网店销售的蜂蜜产品标注含糊不清。虽然不少蜂蜜产品外包装上都标示着“天然”、“纯蜂蜜”等字样,但记者仔细查看产品配料表却发现,其中隐藏着葡萄糖、果葡糖浆等成分。

据了解,纯正的蜂蜜产品配料表上只标注蜂蜜。专家指出,配料表上出现葡萄糖、果葡糖浆这些成分,即表明是后期添加,属于掺假。

蜂蜜的掺假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蜂蜜市场,而消费者最渴望的就是通过国家标准来消除蜂蜜掺假现象。而此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回复中最受关注的就是现行的蜂蜜国家标准无法鉴别蜂蜜的真假,将对蜂蜜国标进行修订。

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指出,跟其他任何商品的造假一样,蜂蜜造假与打击造假就像一场猫鼠游戏。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也表示,蜂蜜造假并非中国独有。据介绍,“马肉风波”后,欧洲食品安全局就发布了“十大易造假食品黑名单”,督促严打食物造假。在这个名单里,蜂蜜赫然在列。即使在国外,蜂蜜造假掺假也是让监管部门头疼的事情。

针对依据食品安全标准无法直接判断假蜂蜜等问题,国家食药监总局表示,将通过多种途径向卫生计生部门反映蜂蜜标准执行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对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的建议,积极推动蜂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修订和蜂蜜掺假补充检验方法的建立。

2、打击造假蜂蜜需转变思路

很多消费者不明白,蜂蜜为什么造假容易检测难?

云无心表示,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能占到蜂蜜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再除去百分之十几的水,其他成分不到百分之一。在组成蜂蜜的糖中,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还有少量的其他糖类。蜂蜜的甜度、外观,基本上就是由葡萄糖和果糖决定。

阮光锋指出,蜂蜜造假最常用的方法是添加蔗糖和高果糖浆等糖类,这些糖来自于甘蔗和玉米等碳四植物,而蜜蜂采集的花粉来自于碳三植物。这两类植物产生的糖中C13同位素的比例不一样。理论上可用碳四植物糖的同位素检测方法确定蜂蜜的“真假”。但麻烦在于,不同的蜂蜜,差异实在太大,C13同位素偏移的范围也很大,很难准确判断真假。

有了碳四检测法,一些不良商家便开始改为添加碳三糖。常见的大米就是碳三植物,如果在蜂蜜中掺入大米糖浆,碳四检测就无能为力了。不过,使用的大米糖浆目前可以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仪来检测。此外,甜菜也是碳三植物,如果把甜菜糖浆水解转化成葡萄糖和果糖,即便同时使用碳四检测和LC-MS仪检测,都无法辨别是否掺假。

除了上述几种检测方法,阮光锋指出,辨别蜂蜜真假还可以使用显微镜法、光谱法等。既然有这么多检测方法,为什么还不能遏制蜂蜜造假呢?

对此,阮光锋指出,检测并非万能的。这些检测方法都需要专门的设备、专业的分析人员,增加检测项目,鉴别的成本也会增加不少。“对于蜂蜜这种本身价值并不高的食品,鉴别真假时把所有‘高大上’的技术都用上,简直就是用宰牛刀杀鸡。”

他指出,打击造假蜂蜜还得转变思路。政府应加强过程监管,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出来的,更不是检测出来的。一味地以检测来打击造假蜂蜜,不仅增加人力物力,收益还很小。政府部门在开发新的检测方法的同时,也应该建立以过程监管为主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监管和约束,保障食品安全。

3、金银花蜜多为调配品

除了蜂蜜造假问题外,近日网上一则“金银花蜜等八种蜂蜜根本不存在”的消息也让不少网友大呼上当。

记者查询发现,网帖中的八种蜂蜜分别为金银花蜜、玫瑰蜜、雪莲蜜、桃花蜜、银杏蜜、葡萄蜜、松花蜜、玄参花蜜。网帖指出,之所以说这八种蜜不存在,大多因为现实中难采到或这些花有花粉无花蜜。以“金银花蜜”为例,金银花花冠长且细,很难采到蜜;雪莲蜜则是因为雪莲生长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之上,蜜蜂难生存;葡萄蜜则因为葡萄有花粉无蜜。

近日,记者走访超市等未找到金银花蜜,不过在淘宝网上倒是搜索到了六七百件相关产品。某网点销售的金银花蜜号称是“源自深山”、“零添加零污染”,500克售价19.8元。而另一店铺销售的号称“产自深山”的野生金银花蜜500克售价高达118元。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场上售卖的蜂蜜均为商品蜜,而要达到商品蜜的产量,“至少需要200亩以上的开花面积,才能形成大面积的花蜜采集。我国野生金银花的产地分布多在长江以北,但面积很少能达到200亩以上。此外,三月份是金银花的花期,这个季节的温度不适合蜜蜂出房采集蜂蜜”。该工作人员还表示,不排除有商家“大面积种植金银花以供蜜蜂采集花蜜,但成本较高,难度较大”。另外,业内人士还指出,金银花虽然有蜜腺,但花管较深,一般蜜蜂的喙很短,伸不到花冠底部,所以很难能采到金银花的花蜜。

不过,市面上销售的金银花蜂蜜多为调和制品,一些商家打擦边球,在蜂蜜名称后加注很微小的“露”或“乳”之类的字样,如“金银花蜜露”或“金银花蜜乳”,消费者不仔细分辨就容易上当受骗。

而其他几种蜂蜜要么因为开花时温度低蜜蜂难以存活,要么花朵压根就没有蜜腺,不产蜜,有的则像金银花蜜一样很难量产。但记者在淘宝搜索发现,不管是玫瑰蜜、雪莲蜜、桃花蜜,还是银杏蜜、葡萄蜜、松花蜜,在网上均能买到。

4、进口蜂蜜并无神效

在市场众多的蜂产品中,进口蜂蜜一直以“质优神效”赢得消费者芳心,由此占据蜂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记者在淘宝网搜索发现,不少进口蜂蜜卖家在产品介绍中打出醒目的进口招牌,例如称所售蜂蜜“来自澳洲世界野生遗产保护区”、“天然无污染”。

同时,卖家还在产品介绍中“无限夸大”蜂蜜“神效”。一家店铺称某品牌纯圣诞树蜂蜜“可清除血管壁垃圾,保护心脑血管”、“清除血栓,促进心脑血管代谢”、“保护肝脏”、“高抗氧化作用”等。而另一卖家则宣称,自己销售的进口蜂蜜可“清热补中,解毒润燥”。

所谓的进口蜂蜜真有如此多的功能吗?云无心指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蜂蜜并没有什么令人称道的优势。从营养成分的角度来说,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再除去百分之十几的水,其他成分甚至不到百分之一。

云无心指出,很多人认为,蜂蜜里不到百分之一的成分中含有人类尚不清楚的“神奇成分”,具有各种各样的“保健”作用甚至“医疗”效果。对此,现代科学一方面试图确认那些传说的功能,另一方面期望分析出其中的成分。“对于后者,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成分乏善可陈,其他有益的成分也若有若无。对于前者,研究倒是做得不少,‘理想’的结果却不多。在很多研究里,蜂蜜的作用跟安慰剂差不多。也有一些研究,似乎显示了‘可能有用’。迄今为止,可以说得上有一些科学证据支持的,只有把蜂蜜当做药膏,涂在伤口上促进恢复。总的来说,为了那些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所谓‘保健功能’,去承受那么多的糖和热量,并不一定划算。”

近年来,进口蜂蜜也屡上黑榜。2014年,质监总局公布9月份不合格进口食品中,38批进口蜂蜜产品就因“菌落总数”超标或检出抗生素而进入黑榜。

5、野生蜂蜜身价倍增

调查中还发现,“野生蜂蜜”也是不少蜂产品的宣传噱头之一。一些普通蜂蜜冠以“野生蜂蜜”的头衔后身价倍增。记者在一淘宝店铺看到,一款西藏野蜂蜜,500克售价120元。另一店铺销售的号称“长白山纯天然野生蜂蜜”价格更高,500克达360元。记者注意到,这些所谓的野生蜂蜜既无生产许可证,也无生产企业地址、电话等信息,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

记者还发现,不少商家在售卖野生蜂蜜时都打出了“野生的比养殖的更安全”的口号,以此吸引消费者。但食用野生蜂蜜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有媒体报道,今年8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已有4名村民疑因食用野生蜂蜜中毒死亡。

野生蜂蜜的安全性到底如何?云无心指出,所谓野生蜂蜜就是野生蜜蜂采野花所酿的蜂蜜,“和普通蜂蜜相比,野生蜜蜂采的花可能会不同,所以味道或许会有些不同。”很多人关心野生蜂蜜有没有毒性,云无心指出,野生蜜蜂采集了哪种野花的蜜并不清楚,绝大多数的花是无毒的,但是有少数种类的花,是有毒性的,采集这样的花粉所产生的蜂蜜,就含有有毒成分。另外,很多野生蜂蜜没经过消毒直接罐装,有微生物或细菌,也存在容易变质的问题。

不过,云无心也指出,市场上销售的蜂蜜,安全性还是不错的。云无心称,这是因为一般养蜂的规模很大,或者大量蜂蜜汇集在一起经过了处理,那么少量“有毒”的蜂蜜,就会被稀释到“无害”的含量。“野生蜂蜜未经稀释,跟大规模养殖的蜜蜂产的蜜,以及经过工业处理的蜂蜜相比,碰到有毒这种小概率事件的可能性的确要大一些。”

那么从营养方面,野生蜂蜜是更丰富吗?对此云无心指出,从营养成分组成的角度来说,野生蜂蜜就是一种热量高、营养高度单一的食品,营养价值和普通蜂蜜差不多。“从科学的角度看,蜂蜜本身就不值得追逐,野生蜂蜜就更不值得。人们对它的追求,或者是一种对‘天然’、‘野生’的迷信。”

小贴士:1、蜂蜜保质期到底有多长?

关于蜂蜜保质期的问题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说蜂蜜不会过期,理由是1913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埃及金字塔中发现一罐3300多年的蜂蜜,这坛蜂蜜至今没有变质,也没有干燥成块状,仍然可以食用。

那么,蜂蜜保质期究竟有多长?阮光锋指出,蜂蜜里的水分含量少,大部分都是糖。糖的作用跟盐的作用类似,形成很高的渗透压,一般微生物无法生长,因此纯蜂蜜确实不易变质。

一些人发现蜂蜜放久了之后会变稀,阮光锋指出,这可能与打开后密封不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关。蜂蜜吸收了水分后,就会发生一些水解反应,蜂蜜中的一些抗氧化成分分解,因此放久后其营养价值会降低。

此外,蜂蜜放久后会出现气泡,阮光锋指出,蜂蜜中是否有气泡可以作为能否食用的一个标志,如果出现气泡了最好丢弃不用。有的人还说放久后蜂蜜会变酸,对此,阮光锋指出,由于蜂蜜含大量糖,甜味大,即使稍有变酸,也会被甜度掩盖,不容易判断。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在“GB18796-2005”蜂蜜生产标准中,要求蜂产品保质期需标明是两年。过了保质期最好不要食用。而且,蜂蜜需在阴凉、干燥、清洁、通风的地方保存,温度最好在15-20℃左右。部分蜂蜜在14℃左右会结晶,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食用和营养。

2、蜂蜜为何会含抗生素?

近年来,蜂蜜里检出抗生素的新闻屡见报端。很多人不理解,蜂蜜里为何会含有抗生素呢?

云无心指出,蜂蜜里检出抗生素其实并非个例,原因是蜜蜂容易感染一种细菌,从而产生幼虫腐烂病。这种病可能导致整个蜂群死亡。而且这种细菌很难完全清除,所以需要不断处理。有的蜂场用抗生素来处理蜂房控制幼虫腐烂病,就可能导致蜂蜜中检出抗生素。因此,蜂蜜中的抗生素并非在食品加工中产生的,而是在源头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