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企业动态正文

多个方案“试探”借壳 传统产业公司意愿增强(2)

传统产业公司借壳意愿增强

2016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新规令并购重组市场快速降温,2017年开启的借壳方案仅有6单,而成功率仅有三分之一,加之IPO审核常态化,令不少公司不再谋求借壳上市。在此背景下,借壳意向方案却在近期频频露面,是否意味着监管风向正在改变?

情况恐怕并非如此。有投行人士分析称,近期相关方案频出,应视为壳资源供求双方的自发行动。

在需求方面,由于IPO对新经济给予更大鼓励,在发行节奏较为平稳的情况下,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传统产业公司的排队时间,不仅排队时间拉长,而且被否概率也在提升。2018年以来,排队IPO的公司撤单数量猛增,折射出一些传统公司已经知难而退。近期的监管表态已颇为明显,诸如“创造积极条件让更多新经济、创新经济在中国上市”的表述屡见不鲜。“市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存量资金博弈,传统产业公司又没有‘绿色通道’,还不如早作打算。”沪上某私募人士称。

以拟借壳*ST紫学的天山铝业为例,公司主营业务为煤、电、铝、碳素、铝深加工,属于传统制造业,与*ST紫学目前的教育类资产没有关联。与之类似,奥赛康、传音控股也均属于制造业。对此,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这种情况或将成为常态,市场所剩的优质资产已经不多,除了少数独角兽企业,有意借壳的可能会是介于新旧产业之间的公司。

上述私募人士表示,即使在看起来不那么“新”的产业中,仍有不少公司保持不错的竞争力,而如果能够获得较大的资金支持,有可能继续成长。对这些公司来说,采用重组上市的方式或许更加现实。

投行人士也分析称,传统公司直接选择借壳上市有其理性的一面:“按最新政策导向,如果冒险排队冲刺IPO,被否后要等3年才能借壳上市,这就不划算了。”

资本玩家“退壳” 便宜并非好货

在供给方面,卖壳方也更加着急,市场风格变化令壳公司远离主流视线,拖得越久可能越卖不上价。尤其是监管趋严,令“壳公司”不仅仅是便宜就能卖得掉的。

“优质的壳资源将更加珍贵。具体来讲,上市满3年、非ST且无处罚和违规、非国有企业,交易相对简化,近期未曾有卖壳或频繁资本运作这些特征的壳资源将更加受到市场青睐。”该投行人士如此表示。

另据记者了解,壳资源兜售消息也较去年有所增加,类似“某中小板公司,寻求国企85折收购,欢迎实力买方咨询”的信息频现投行圈。

“重组新规出来后,壳资源运作的传统思路已经走不通了,投机性运作风险太大。”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表示,正因如此,近期相当一部分壳公司快速“换手”,此前部分“资本系”拿下的壳公司纷纷待价而沽,个别交易已经公布。

让壳公司脱离资本玩家,走向实体经济,应是A股并购重组鼓励的发展方向。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