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拿地进击路线图:资本潮头涌向中西部(2)
涌入二三线城市
这一系列反常现象的出现,都在说明一个问题:资本大潮已至。本轮土地市场的回暖,几乎与房地产市场升温同步。2015年下半年以来,土地市场明显回暖,一线城市成为企业抢地的“主战场”,地价也不断攀高。
今年年初,随着上海、深圳遭遇政策等严厉打压,南京、苏州、合肥、厦门等东部二线城市接棒,无论房价和地价,都上涨迅速。这四个城市被业界定义为“强二线”,除苏州未纳入统计外,在国家统计局的70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中,南京、合肥、厦门的新房价格环比涨幅已连续5个月占据前三(今年3月-7月)。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记者表示,这些城市之所以集中产生高价地,一方面是由于北京等一线城市缩小了供地规模;另一方面则由于东部“强二线城市”的去化周期偏小,整体市场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
事实上,从今年5月开始,商品房交易已明显降温。统计局数据显示,到今年7月,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增速已降至今年以来新低。但土地市场丝毫没有冷却,且今年下半年,随着南京、厦门等地强化政策打压,这种浪潮正在向热点城市的周边区域,以及中西部二线城市蔓延。
比如福州在今年8月11日诞生一宗高价地,得主为阳光城,单价达到4.5万元/平方米,高出福州当前最贵的豪宅售价。
8月19日,成都龙泉驿诞生区域高价地,楼面价6562元/平方米,溢价率150%。8月24日,山西省人民医院击败万科,获取太原一块高价地。地块楼面价为8075.51元/平方米,溢价率48%。
尽管如此,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也并不平静。在上海浦东诞生一宗单价达14万元的高价地之后,8月26日,广州黄埔区一宗地块以27274元/平方米的价格竞出,创该区域新高。同日,厦门集美、同安、翔安的区域楼面价全部被刷新。
根据中原地产统计,截至8月25日,今年全国共诞生208宗溢价率超过50%的地块,分布在25个城市,全部为一二线城市或者辐射区。其中,苏州诞生28宗,数量最多;上海、南京、合肥、杭州均诞生20宗以上;天津、武汉、佛山、郑州也较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