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金融诈骗频发 年底如何保护钱袋子(2)
建议保管好个人信息
一位银行业反欺诈人士对京华时报记者表示,“按照以往经验,春节前夕是金融欺诈案件高发阶段。从盗刷方式来看,主要的是盗取他人银行卡信息后伪造卡片,并使用盗取的银行卡密码通过ATM机或POS机取现或转账。盗用他人银行卡信息进行网上转账情况也呈现上升趋势。”
业内人士表示,首先,持卡人一定要保管好个人银行卡及银行卡信息。银行卡不能转借他人使用,不向他人泄漏个人账号密码。如果遭遇非本人交易的银行提示短信,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卡客服中心,确认该笔交易是否已经发生,同时请客服中心立即冻结银行卡。如果真的发生被盗刷事件,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如果被转移金额找回,第一时间注销旧卡,并修改其他卡片关键信息。
□典型欺诈案例:伪基站发布钓鱼网址
有些消费者近期收到信用卡积分即将清零短信,短信内容中附带链接。有持卡人登录短信中显示的网站地址,在网站中输入了卡号、交易密码、登录密码、动态密码等,卡内资金被转走。
银行反欺诈部门人士指出,不要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来电、短信,可直接拨打银行官方客服或到银行网点咨询。
冒充电商客服“退款”
不法分子冒充一些电商客服致电有退货退款需求的消费者,甚至将消费者近期退款订单内容及个人信息全部告知本人,表示因为退款引发其他错误扣款,可以由银行客服取消。骗取需要客户提供信用卡卡号、有效期等信息进行“取消错误扣款操作”,随后用获得的持卡人信息进行转账,盗取资金。
专家建议,首先,尽量选择风控能力较强的电商平台进行消费。其次,要避免在公共场所登录网银,接到陌生电话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密码操作。再者,遭遇类似情况应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并更改涉及网站以及银行卡关键信息。
个人资金被转入名下其他账户
这类案例就是文中李先生所遭遇的情况。消费者收到银行提示短信称,账户进行了网上银行交易,购买了外汇。随后,接到自称外汇公司人员的电话,表示可以取消交易,退还资金,进而诱导持卡人ATM机上输入银行卡的六位密码。
专家表示,购买外汇的钱如果没有支付密码是无法转出去的,也就是说钱还在银行的系统里面,只是没显示在余额里面。遭遇类似情况,应第一时间挂失卡片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