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正文

传统银行前景如何?专家:利润增速下滑不用过度解读(2)

网点瘦身,信息技术提升改变客户习惯

收缩网点、裁减人员,不仅是五大行在瘦身,整个银行业都是这样一个趋势,去年银行业员工总数,出现近年来的首次下滑。

“信息技术的提升,带来客户习惯改变,是银行瘦身的主要原因。”曾刚说,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电子化渠道接受金融服务,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替代率已达到95%以上,这意味着银行减少了对传统物理网点的依赖。

比如,工行网络融资额已超过6300亿元,100笔业务已经有92笔业务是在线上完成,已经成为最大的互联网融资银行。中行电子渠道业务的替代率达到了91%,内地智能化的网点占到了50%。

传统银行电子化程度提高,老百姓也有切身感受。比如,个人账户开通了网银,就可以绑上支付宝、微信,缴费、转账、汇款等业务在电脑和手机上就能办。大额的取款业务,也可以通过ATM等方式自助完成,基本上不需要去柜台办理了。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分析,从五大行的变动情况看,机构和人员总体上略有减少,主要是结构调整和优化。未来银行业柜面业务仍然有减少的空间,但这些人员会在银行内部进行培训和转岗,大规模“裁员潮”不会出现。

“我国银行业的员工结构,与欧美国家有很大不同。”董希淼说,欧美国家银行60%—80%是营销人员,柜员占比是20%—40%;而我国银行业的营销人员只占20%—30%,柜员占比为70%—80%,差不多是倒过来了。我国银行业的物理网点在过去主要是“核算交易型”,现在正在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柜面人员转岗成为营销人员的空间非常大,未来将与欧美国家银行的人员结构趋于一致。

企稳回暖,不良贷款“双升”趋势得到遏制

怎么看待当前银行不良贷款?未来走势如何?这也是社会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

总体上看,2016年随着经济整体企稳回暖,以及银行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趋势终于得到遏制,五大行资产质量总体看有稳中向好的趋势。

其中,工行、中行、交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仍然“双升”,但上升幅度趋缓;农行、建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上升,但不良贷款率已出现下降。如农行,截至2016年末,其不良贷款率2.37%,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目前工行不良贷款率为1.62%,低于1.74%的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国际大银行的普遍水平。不良额、不良率增速同比放缓,拨备覆盖率四季度环比上升,资产质量稳中向好的态势已经显现。

这是否意味着,资产质量实质性改善的拐点已经到来?

董希淼认为,还不能下此判断。从区域看,不良贷款风险将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蔓延。中西部地区由于资源型行业比较集中,企业规模大,国有企业偏多,不良贷款可能要更长时间才能充分暴露。从行业看,尽管当前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不高,但其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集中了大量信贷资金,在去库存巨大压力下,其潜在风险将进一步显现。此外,影子银行体系和银行非信贷业务的风险,也都可能逐步暴露。

当前经济稳定运行压力仍然较大,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三去一降一补”持续推进,“僵尸企业”重组退出,部分企业的债务风险暴露可能还会有所增加,需要采取更有力的应对措施防范风险,切不可掉以轻心。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