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的发展史 李克强为人民流泪(2)
李克强为人民流泪
3月6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参加人大辽宁省代表团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托腮细听代表发言。说到辽宁发展时,李克强动情地说,“我曾深入棚户区,到那些为了国家工业体系建设出了大力的工人家里去看,确实很心酸,甚至于流泪。”
是啊,作为国家副总理,对有些工人的生活心酸得流泪,确实让人感动。这种心酸,这种流泪,表明李克强虽然身居高位,却没有忘记最基层的人民群众,情为民所系,自然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有了这样的领导,无论现实当中存在多大困难、多少困难,都会得到解决,这是中国的希望。
说老实话,本人也经常为一些退休的产业工人、一些在农村工作一辈子的基层干部、一些曾历枪林弹雨的退伍战士和转业军官晚年的生活心酸过。一方面,他们的生活确实艰苦甚至是艰难,与某些在位官员的颐指气使和富贵生活无法相比,让人心酸可怜,感慨良多,一方面,他们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贡献,又是现在的在职人员无法比拟的。
让李克强副总理心酸流泪的“棚户区人家”就是上述情况之一。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辽宁曾为新中国做出过“特殊的贡献”。随着上世纪末中国改革进程的推进,包括辽宁在内的传统工业省份经历了阵痛,大批工人下岗,很多栖身于所谓的“棚户区”,成为“城市二元化”的真实写照,“二元之间”差别太大了,所以李克强副总理很心酸,甚至于流泪。正是因为这样,李克强数年来一直把棚户区的改造作为重点工作。
男人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一般是指为个人利益而流泪。李克强副总理的泪,不是为自己而流,而是为他人而流,为素不相识的基层民众而流。李克强的泪中,包含着对人民群众的爱,包含着对肩上责任的真实体验。李克强的泪让人看到了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希望。
现在的领导干部当中,虽然也存在一些腐败分子,也有一些人对人民群众利益漠不关心甚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对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极不负责,但是也应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还是有着深厚感情的。他们设心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为了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而辛勤工作。他们情系民众,泪为民洒,权为民用,利为民谋,预示着中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美满之希望。
李克强特别关注弱势群体
李克强特别关注弱势群体。中国农历小年当日,他到内蒙古包头火车站候车室看望返乡农民工。李克强对这些农民工说,你们为了过上好日子,在外打工不容易。我也当过农民,懂得你们的辛劳。我在政府工作,也是给你们打工。慰问车站工作人员时他说,你们辛苦了,希望你们让旅客们有家的感觉。
他深入矿区,贴近底层调查了解棚户区,把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棚户区改造看作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和巨大潜力源泉,并力推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把棚户区改造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图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
为了规划好城镇化布局,李克强亲赴中部视察,并召开中部六省一把座谈未来区域发展。他强调,要打好“中”字这张牌,要建立长江中游中部城市集群,发挥整个沿江城市的优势,同时允许中部地区先行先试。江西、湖北等属中西部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缩小沿海与中西部、城乡区域差距。
李克强推动解决一系列老大难问题。诸如推出拖延持久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主持制订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力推医改,主持审议《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等医疗制度改革方案;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