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终止减持”案例频现 公司减持案例已达22家(2)

记者注意到,11月23日,正平股份曾公告停牌筹划重大收购事项,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至12月6日,公司又公告拟收购贵州水利实业有限公司51%股权并复牌。虽然正平股份强调上述减持计划与此次收购计划无关,但考虑到当前处于资本运作“敏感期”,相关人员终止减持或许客观上可减少对股价的“负面刺激”。

道得出与道不出的苦衷

相比一股未减便改弦易辙,也有的股东则在部分减持后可能因遭遇“瓶颈”而不得不放弃减持。12月9日,苏州恒久公告,公司于今年8月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苏高新风投减持计划告知函,苏高新风投当时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及)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76万股,减持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其中,拟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不超过1%,即192万股;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2%,即不超过384万股。

而截至12月4日,苏州恒久收到苏高新风投的减持进展告知函称,其已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191.31万股。紧接着,在12月8日,公司又收到苏高新风投提前终止减持计划的告知函。苏高新风投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和长期价值的信心”,为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原减持计划的资金需求已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故决定提前终止减持计划。换言之,苏高新风投在完成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后,已放弃了大宗交易减持。

记者注意到,减持新规使上市公司股东的减持方式、效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和影响。为堵住大宗交易“过桥减持”,减持新规特别明确,大宗交易受让方要严格遵守6个月限售期,即不得在二级市场进行“过桥式”抛售。

在终止减持公告的纸面表述上,不少上市公司股东的说法多与苏高新风投相似,即“原减持计划的资金需求已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故决定提前终止减持计划。”但对于如何解决其少则数百万多则数千万乃至数亿的“资金需求”,相关股东却只字未提。同时,也有公告直言终止减持系受市场影响。

如盛路通信12月7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杨华表示,“鉴于目前市场情况”,出于对公司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可,决定终止个人的股份减持计划。而智度股份12月6日公告,公司副总经理计宏铭在终止减持计划告知函中直言:“智度股份目前的股价未准确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故决定终止上述股份减持计划。”盛路通信、智度股份近阶段均出现一波股价下挫。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