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楼市调控仍在坚持深化 高地价项目开发放缓事出有因(2)

不少开发商向记者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市场洗牌,现在还有实力在热点城市拿地开发的基本都是排名前50的大型房企,其中绝大多数是上市公司。受资金和业绩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主动囤地的开发商已经不多。更何况,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囤地的政策风险也为大多数开发商所忌惮。

那么,这些开发商放慢开发进度的原因何在?这些地王项目一般都处于房价较高的一、二线城市,恰好是2017年政府“控房价”的重点,有些高价地块所在区域的预售“限价”甚至只能覆盖地王项目的拿地楼面价,当前入市必然亏本。

以苏地2016-WG-46号姑苏区干将东路北、仓街东地块为例,仁恒地产于2016年9月22日以总价20.7亿元将其收入囊中,楼面价38960元/平方米,溢价率高达81%。据记者了解,目前该地块所在区域政府发放的预售许可证最高限价标准大概在4万元/平方米,若此时入市,别说利润空间,连建安成本都覆盖不了。

因部分地王项目拿地成本过高,“面粉贵于面包”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土地楼面价与周边竞品项目成交均价几乎持平的背景下,高端产品入市很难有较高的溢价空间,这或许是开发商延缓工程进度的最重要原因。如东莞颐和翡翠花园,虽然目前处于已开工状态,但预计2018年5月才会入市销售,目前区域限价标准为2万元/平方米,远低于房企拿地楼面价25264元/平方米。又如合肥葛洲坝中国府项目,拿地楼面价为22103元/平方米,目前周边项目在售均价仅为2.2万元/平方米,几无盈利空间。

此外,融资门槛提升、限购限贷等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也使得房企资金回笼的速度受到了影响,尤其是部分区域性的中小企业。而地王项目开发无疑需要高成本投入,资金不到位造成工期拖延,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部分高价地块的开发入市。

已售项目表现平平

由于地王项目基本定位于中高端或豪宅系,客户群面向高端人群,在楼市调控趋紧的背景下,这类客户不是被限购就是被限贷,高端项目的销售情况大受影响。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