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考利润调节数量增多 监管封堵漏洞以防范潜在风险(2)
除ST公司外,另有不少公司在年底也通过出售资产来调节利润。“上市公司通过出售资产来调节利润并不鲜见,尤以四季度最多。”深圳某上市公司董秘办人士表示,通过出售一些亏损、前景不佳的资产,可以改善公司财务状况,有利于减亏扭亏,对上市公司以及中小股东也不是坏事。
不过,这种方式不具备可持续性,公司经营的关键还是找到盈利增长点。“通过出售资产来盈利不宜多次使用,会有损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心中的形象。”
借助会计手段
除资产出售外,通过会计手段实现利润增厚的情况也不少。例如,国美通讯10月30日发布公告称,自2017年10月1日起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进行变更,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变更后,国美通讯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增加617万元。
此外,有的上市公司采用调整计提产品质量保证金、调整计提坏账准备比例等方式来增厚利润。深圳某私募人士介绍,资产减值损失既可以用来增厚利润,也可以用来减少甚至隐藏利润。一些预计当年无法实现盈利的企业,干脆大额计提资产减值,为来年实现良好业绩做铺垫。
“对于会计手段,企业选择的自主性较大,并且可以做到合法、合规。”上海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表示,此前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利润调节的大多是重资产型上市公司,但现在“用户群体”有所扩大。“这种调节利润的方式也不能常用,往往只是解一时之需。”
监管料进一步加强
“每年都会出现上市公司年底突击调节利润的情况,有的是为了规避退市风险,有的是为了稳定股价。”上述私募人士表示,要客观看待上市公司调节利润。很多情况下,调节利润的操作合法、合规,它是上市公司根据自身需要采取的一种策略,对投资者来说也不都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