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热点 正文

中企打破美国垄断 造出航空发动机部件技术领先美国(3)

时间不等人,专家组另辟蹊径,尝试用电子行业的一级热处理炉来替代传统的航空工业一级热处理炉。这种跨行业的混搭在航空发动机的生产领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成功与否谁都没有把握,幸运的是这个炉子比原来想象的,正负3度的偏差更低,它正负只偏差了2.1度,这几乎是比一级炉还要精密。

解决好了热处理炉的问题,但他们紧绷的神经依然没有丝毫放松。因为整条生产线依然还差一台单晶浇铸环节最重要的设备—单晶炉。几经辗转,他们又找到英国一家单晶炉的供应商,提出了定制化要求。

宋阳:刚开始的时候它对于一个中国的厂商能够生产单晶叶片,他们更多是想卖一台设备到中国来,但是并没有想帮助我们把这件事给做成。

2015年7月22日,成都航宇第一批产品出炉,合格率一鸣惊人。这家专业的单晶炉制造商不由得对这位行业新入者另眼相看。

成都航宇超合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政:这个成品率高到这个炉子的生产商都很高兴,他专门飞过来跟我们庆祝了一次,他做了几十年的这个专业设备,实验性开炉的第一炉产品,做到全球最高的成品率。

成都航宇超合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阳:我觉得中国这么多年的这个经验,凡是国外对中国进行封锁的,靠着我们自己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都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

0.5公斤零件撑起400公斤重量

为了突破西方对于中国的核心技术封锁,中国的企业家、科学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仅是造出了被西方国家垄断的铼金属核心部件,还创造出了新的金属制造方式。

2017年9月20日,世界顶尖的金属3D打印设备制造商德国斯棱曼公司与一家中国公司签下了合作协议,与一家中国公司成立联合应用研发中心,将展开针对中国市场的应用研发。

金属材料的3D打印技术门槛高,难度大,附加值高,金属3D打印的产值也占到了整个3D打印行业的80%以上。在金属3D打印方面,西方国家的技术也长期领先于中国。而如今,金属3D打印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制造的高端装备上,这让世界领先的企业,也注意到了中国企业在这个方面取得的创新和成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展厅,浓缩了中国空间飞行器研制的主要成果,这些航天器对于减少重量的要求,可谓是严苛之极,因为每增加一克的重量,就会给发射带来很高的成本,并且会加大航天项目的复杂性,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个方案的可行性。为了减轻每一克的重量,研究人员从材料和结构上想了任何可能的办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增材制造技术项目经理张啸雨:这个就是我们目前工程上最轻的材料,叫蜂窝夹层结构,这种结构里面全部是蜂窝,然后上下的面用的是碳纤维。这种碳纤维非常昂贵,它的一公斤差不多要比那个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要贵一些。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