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水泥行业巨头海螺水泥 32年专注诠释“工匠精神”(4)

1994年,海螺2000t/d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一次投料成功,当月达到设计指标,公司开始实施“T型发展战略”,成功实现沿江城市市场扩张。“2000年以后,公司无论业绩、现金流、资产规模都得到改善。说实话,那个时候有诱惑,比如房地产。”吴斌直言不讳,“不过,公司高层并未动摇,始终认为要做自己熟悉的行业。”除传统产品外,海螺水泥自“十三五”开始进入骨料产品领域。

骨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部分粉料,需要对其进行尾矿处理,一般企业都觉得头疼。但对于水泥企业来说这些粉料不是尾矿,可以将其作为生产水泥熟料的原料。更重要的是,骨料的下游用户基本上和水泥用户一致,海螺水泥渠道优势明显。

“今年下半年骨料的毛利率居然有70%多,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目前我们骨料的年产量大概在2500万吨,三到五年我们努力做到1亿吨。”吴斌笑着说。漫步在芜湖海螺,红色屋顶、米色房墙是厂区建筑的标配颜色。“不仅在芜湖,海螺所有的工厂都是按照一样的标准来建设的,就是要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螺人拥有同样的家。”吴斌对记者说。

在他心中,有着对“工匠精神”最接地气的理解:技术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但水泥这种同质化非常高的工业品,怎么创新呢?那就是专有技术。专有技术是没有办法申请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但它存在于每个组织体系中,每个操作工人日常的行为实践中,需要一批人长年累月按照最佳的操作模式去做,才能达到最优竞争力,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不断优化,不断改进。

“海螺100多条生产线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做的,在建第100条线的时候,我们在它身上的技术优化、花费的心血和第一条线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这就是工匠精神。”的确,让4.6万名员工在全球任何一个地区按照同一个理念去做同一个事情,这是海螺的文化。而精致的工业品、标准化的工厂、统一的管理……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DNA密码。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