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严控房地产金融风险 首付贷产品全线下调(2)

对于居民住房信贷的增长过快,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从国际经验看,尽管我国房贷余额占GDP的比重在合理范围内,但短期内居民快速加杠杆,特别是如果投资和投机需求过度容易引发金融风险,也会对其他实体经济部门的信贷需求产生挤出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9·30限购政策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降温,国内大宗商品、债券,甚至股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首付贷等消失

尽管官方统计数据所显示居民住房贷款已经增长很快,但仍有银行业人士认为,实际数据比官方数据要更多。

“在今年,除了房地产,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行业可以投放贷款。”农商行一位负责人向记者坦承,也会有资金通过其他途径,最终流向房地产领域。

另据银行业人士透露,实际进入房地产领域的银行资金比官方披露的规模要多,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资金并未出现在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的统计口径之中。

据一家股份制银行负责人称,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统计的主要是银行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由中央结算公司登记在册,是能够统计梳理的部分。但实际上有部分资金是通过委托贷款或自营投资等其他形式,绕道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报告,银行理财资金主要是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而在此次的防范风险要求中,银监会也提到,“审慎开展与房地产中介和房企相关的业务”。

从年初的“首付贷”清理到随后的企业“黑名单”措施,银行与房地产中介机构关系密切。

房地产中介机构原本是提供房地产咨询、价格评估等中介服务的组织,但因为信贷放水,部分中介机构却成为推高房价、加大融资杠杆的帮凶。

尽管国家已明确规定中介机构不得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首付贷”等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但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房产等抵押贷款业务来提供“首付贷”的行为仍然存在。如一些小额信贷公司通过扣押房产证或其他担保品发放“首付贷”。

据某大型银行房贷部门工作人员透露,中介机构或房地产企业与购房者串通欺骗银行,在购房者并未交纳首付款的情况下,串谋获得银行按揭贷款。

据悉,监管部门近期正在加大排查房地产配资、收入证明真实性等工作力度。

“现在首付贷、抵押消费贷产品已经全部被取消。”麦田房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随后向多家房地产中介咨询“首付贷”等房地产配资产品,不过所有的房产销售顾问都肯定地告诉记者,已经没有此类业务。

“随着信贷的收紧,房产交易情况已经在下滑了。”某中介公司销售顾问告诉记者。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