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万向集团造新能源车路坎坷 生产资质迟迟未拿到(2)

毫无疑问的是,鲁冠球的造车意愿十分坚定。对于万向而言,其不仅仅是获得造车资质这么简单,鲁冠球希望打造的是一个全体系的汽车产业矩阵。9月23日,万向集团宣布将投入2000亿元用于建立一个新的创新基地,而该智能城将以新能源汽车作为核心产业。可见,在万向未来的战略布局中,新能源汽车是衔接其所有业务的核心点。

万向集团CEO鲁伟鼎也表示,万向的战略目标是把新能源产业的起点定位在国际化高度上,用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要“打造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品牌”。但对于万向而言,至今依然还没有破解的难题是,如何将收购方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并发挥协同效应——这将是万向造车的重要一环。

“取胜美国,再取胜全球”——这是鲁冠球在今年伊始对万向员工讲述的战略路线图。他的逻辑很简单,“产品得到国际承认,大量进入国际市场,这就是取胜的开始,你就有国际地位。”

除此之外,在鲁冠球所打的算盘里,万向收购菲斯科后会有利于万向提高人才和技术整体水平,现在万向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人才,形成了从电池、电机、电控到电动汽车的产业体系。

而与李书福选择在中国市场复活沃尔沃不同,鲁冠球执着的造车梦不仅会从美国、中国两地发芽,更是选择了“合纵连横”的方式让收购而来的技术最大限度发挥竞争优势。

有消息显示,万向正在通过与广汽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将菲斯科技术导入中国市场。据悉,广汽放弃了原来的混联技术改为增程式插电混合动力路线,而这一技术的来源便是万向旗下收购的Karma技术。

“Karma本身的产品特性和技术使得其定位可以非常灵活,一旦电池的生产技术更成熟、成本更低,我们可以随时决定装或不装发电机。需要强调的是,Karma中国市场的重启计划将会最大限度满足中国市场对于技术和产品的需求。”

万向美国负责人在接受记者才采访时回应道。万向集团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在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上都有技术储备,基本上可以实现自足。

从现阶段来看,万向在操作Karma的模式上采用与美国特斯拉十分相似方式——从高端豪华车做起,再逐渐向低端渗透。但菲斯克在中国的知名度远低于特斯拉,即便两者在美国市场曾经互为对手。

而复活为Karma之后,万向要将其打造成一个理想中的汽车品牌依然有很远的路要走。回顾Fisker此前的销售情况,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2009年-2012年,其在美国共销售了1800台Fisker电动汽车。

即使karma真的如偿所愿实现了量产,但是短期内要建设并完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支持也面临着极大挑战。有消息报道称,在收购菲斯科一年多之后,该公司原有的技术团队几乎都选择离开,而新的团队是万向自己组建的,这无疑给Karma未来发展的可持续能力打上了问号。

同时,来自公开报道称,万向在2012年就开始试运行一些客车,在运行一年多后发现,这批车型包括电池续航以及整车的涉水性等问题大面积暴露。外界猜测,正是如此,在2013年万向拿到专用车生产牌照并获准生产客车后的一年多,其似乎并没有加速客车的投产。2015年,万向与上汽集团(600104)合资,进行专用车生产。

多年来,万向为实现造车梦,在电动汽车汽车技术投入了巨额资金,万向造车是势可逆,但要走好这条路即便对于万向这样的大型零部件企业来说,也是艰难异常。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