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一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居民杠杆率猛增(2)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目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仍是各个银行争夺的优质资源,这也就是居民大加杠杆的原因。”伟嘉安捷吴昊对上证报记者说,虽然目前北京各大银行发放的房贷利率已经很少再有“83折”,大多以“85折”和“90折”为主,但平均测算下来,其首套房的利率仍处于历史新低。

“根据融360的权威统计数据,一季度末,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54%,继续创历史新低。一季度末76.98%的银行提供优惠利率。从利率水平看,一季度末一线城市首套房平均利率4.27%,相当于基准利率87折;二线城市首套房平均利率4.45%,相当于基准利率91折;三线城市首套房平均利率4.63%,相当于基准利率95折。”兴业证券阎常铭在研报中写道。

在他们团队看来,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阶段,商业银行持续增加对于住房按揭贷款的偏好,是一种重复国外主要经济体资产配置行为的历史规律。这似乎意味着,如果宏观调控政策没有特别约束,住房按揭贷款仍是商业银行的“香饽饽”。

今年年初,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总贷款中的比重偏低,很多国家占总贷款比例为40%-50%,中国大概在百分之十几左右,银行也觉得个人住房贷款相对比较安全。“这一态度和看法,也令市场鼓舞。”兴业证券研究员这样分析。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按揭贷款还款负担率明显上升,其中的隐忧不得不令人关注。

广发证券乐加栋团队统计,目前中国按揭贷款还款负担率为39%,压力相对较大。他们预计,整个2016年还款负担率将接近40%。“对于今年按揭贷款购房的居民家庭而言,若未来收入出现波动,还款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

根据他们的测算,2011年-2012年中国居民按揭还款负担率在20%以下,2015年升至28%。由此来看,2016年居民购房的杠杆率确确实实在猛增。

陈晟告诉记者,中国在2015年底的居民房贷收入比高达0.46,已经超过日本泡沫时期的水平,而且目前仍在飞速上升。“如果房贷增速维持在25%到30%,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房贷收入比会达到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0.5水平。”陈晟不无忧虑地说。

公司债规模暴涨

开发商集中发行公司债,成为助推房价上涨的另一个杠杆,很多“地王”也由此诞生。

2016年1月14日,保利地产发布公告,最终确定第一期公司债券的票面利率为2.95%,发行规模为25亿元。“2.95%的低利率,让企业发债动力十足。”东兴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郑良海说。

记者收集到的材料显示,这25亿元公司债被基金(鹏华弘实、中银新财富)认购约3亿元。“剩下的22亿元应该是银行、保险、社保等吃进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虽然这类公司债收益率低,但其流动性好,还有质押回购加杠杆的便利,因此只能是资金成本更低的机构购入配置。

“目前,5年期AAA房产企业发行利率在3.15%-3.2%,AA级在3.5%-4.5%,整体上与去年相比下降将近80bp-100bp。”郑良海说,与以往开发贷作为开发商的资金来源不同,近一年来房企发行公司债成为撬动楼市的另一个杠杆。

国家统计局、中国指数研究院等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26日,房企公司债融资规模达到6534.6亿元,平均利率仅为5.16%,规模已经达到2015年全年的151%。

郑良海告诉记者,相较其他行业,房地产自2014年“9·30”新政后开始回暖,房企也随之成为公司债的发行主力。2015年颁布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实施以来,房企发债更是快速上升,发行成本要低于其他行业。“这有可能导致房地产未来几年会有一个行业风险释放过程。”他说。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王琰撰文指出:“房企低成本集中发债可能造成未来集中违约”。

“据Wind统计,今年上半年上市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6.4%,其中32家企业负债率已突破80%。而受宏观经济形势及调控政策影响,近年来地产行业整体增速换挡、内部结构重构,房企盈利状况和偿债能力下降、信用基本面持续弱化,此时低成本集中发债可能导致未来集中违约。”王琰说。

郑良海告诉记者:“2012年-2016年9月,房企每年发行公司债规模分别为4亿、10亿、161亿、4342亿、6756亿。资金向地产领域的堆积,既撬动房价不断上涨,又造成风险不断累积,预计在2018年后风险会开始逐渐显露。”

“政府出台‘新办法’确实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实惠,但是有些企业有了钱,高价拿地,导致‘地王’频出,进而推高楼市预期,形成‘赌博’式的恶性循环。”范小冲说,从现实来看,赌对的企业当然高兴。而且,当年的“地王”都赌对了,这自然加剧了开发商间的“博彩”心理。此现象既令人深思,也令人不安。

潜在风险在积累

无论是居民按揭贷款,还是开发商公司债,这两大金融杠杆潜在风险的上升显而易见。道理很简单,天下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无论是从房价收入比、租售比等评价指标来看,还是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看,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均存在“泡沫”是不争的事实。

多位经济学家向记者表示,按照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说法,房价收入比(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显然中国一、二线城市已经偏离了这个区间。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