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行期待G20 中国依旧是“动力源”和“稳定锚”(2)
从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角色来看,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30%,预计今年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6.7%,各项主要指标符合预期。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毋庸置疑,中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和“稳定锚”。
“比如,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建投融资方面,中国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刘利刚说,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也得到了周边国家积极的响应。未来,如从G20层面推出类似“一带一路”的基建和基建投融资,其意义更大,也更能有效推动更广泛的经济增长,有助于全球经济复苏。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公报也提出,为支持共同增长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重申对推进投资议程的承诺,并将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发展,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
“在避免货币过度贬值和浮动方面,中国同样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刘利刚认为,尤其是今年1月以来,中国央行与市场的沟通更加透明。而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后,市场参与者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理解更为深入。目前,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市场信心进一步稳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7月底也表示,未来,中国将继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提高政策规则性和透明度,加强与市场沟通。
据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的观察,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的担忧、经济增长的疑虑,已在逐步减弱。而随着财政政策的扩张,中国经济活动日趋稳定,市场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已经基本消除。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的市场潜力仍然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关键。所以其诉求仍然在于要求中国放开市场,同时需要从中国对整体经济的控制能力上吸取经验。”周浩说。
期待更多中长期议题
与2月底在上海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相比,市场对于在杭州峰会上形成一个短期政策协议的需求降低。上证报记者在采访多位外资银行经济学家时发现,他们更期待在杭州峰会上,各国政策制定者能共同推进一些中长期议题和内容。比如,对于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对于绿色金融的推动、加强基础设施投融资等。
丁爽认为,全球经济持续面临下行风险,全球金融风险也持续高企。“我们预计G20峰会将会强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这可能主要包括:强调汇率政策的协调以及主要央行不参与竞争性货币贬值,以避免进一步的金融动荡。扩大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使用范围,提升其在未来潜在金融风险中的干预能力。协调各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等。”丁爽说。
屈宏斌说,期待杭州峰会推出一个更为中长期的关于全球经济的议题,具体包括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更广泛推动绿色金融,以及赋予基建投资更为主要的地位等。
周浩则期待杭州峰会向世界传递新兴市场的声音。他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市场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发达市场的经验是否能够为新兴市场提供指引,已经被打上了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