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方正集团遭调查子公司无一幸免 或与此前内斗有关(2)

或与此前内斗有关

资料显示,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创办,北京大学持股70%、管理层持股30%。目前,业务领域涵盖IT、医疗医药、房地产、金融、大宗商品贸易等产业。据方正集团官网信息,截至2015年,该集团总资产为1966亿元,总收入805亿元,净资产537亿元。

在资本市场的几大派系当中,方正系由于背靠北京大学而在资本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从2014年开始,方正集团与昔日关系密切的政泉控股矛盾持续升级,双方互相揭底、互曝丑闻。

当时,政泉控股还是北大医药的第三大股东,但2014年11月2日,政泉控股突然连发5份公告举报方正集团高管涉嫌通过北大医药进行内幕交易获利3.5亿余元。

随后,政泉控股又发公告称,公司已就李友、董事长魏新、北大资源董事长余丽、北大医药董事长李国军等方正集团“四人帮”涉嫌内幕交易、侵吞国有资产、制造多个虚假身份证件等违法犯罪行为,分别向证监机关、纪律检查机关及公安司法机关进行举证。

果不其然,2015年1月5日晚间,方正集团官网发布通告,魏新、李友、余丽3人于1月4日应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

与之同时进行的还有政泉控股对方正证券董事会席位的争夺战。2014年8月,在方正证券大股东方正集团与民族证券大股东政泉控股的主导下,方正证券与民族证券完成合并,民族证券成为方正证券全资子公司。

但合并后不久,方正证券于2014年12月12日发布公告称,与子公司民族证券就聘任2014年度审计机构未能达成一致,同时双方在进场审计的时间上也产生了分歧。

之后,方正证券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损害股东利益责任纠纷为由起诉民族证券。

而方正证券与民族证券的纠纷被视为政泉控股揭底方正系公司的导火索。

“撕斗”元气大伤

在政泉控股揭底之后,方正系4家上市公司相继被立案调查。

2014年11月18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北大医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15年7月14日,因公司涉嫌未披露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间关联关系等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方正证券也遭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

仅仅时隔9天,2015年7月23日,因涉嫌未披露关联方交易等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事项,中国高科又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

随后,2015年11月19日,方正科技又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遭证监会立案调查。至此,方正集团旗下4家A股上市公司全部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

目前,4家上市公司的调查结果均未公布。最新的回复来自于北大医药8月12日的公告,公告称,截至本公告发布日,公司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的最终调查结论。

与政泉控股的“撕斗”令方正集团元气大伤。

一方面,管理层持续动荡。在2015年1月通报李友等人被要求协助调查的同时,方正集团已选举产生新的董事会。选举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桂田、北京大学产业党工委书记孟庆焱、副书记韦俊民为方正集团董事。与现任董事张兆东、廖陶琴、肖建国、张旋龙共同组成新一届方正集团董事会。新董事会选举黄桂田为方正集团董事长,聘任张兆东为方正集团总裁。

今年,公司管理团队又有新变化。在今年1月22日举行的2016年方正集团年会上,方正集团董事长为张兆东,谢克海为方正集团董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而在7月23日方正集团2016年中期经营汇报会议上,张兆东辞职,肖建国担任方正集团董事长,谢克海担任方正集团董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子公司高层也受到影响。8月17日晚间,中国高科发布公告,该公司财务总监刘丹丹由于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

另一方面,公司经营也受到了负面影响。

梳理此前财报发现,北大医药2015年实现营收20.1亿元,同比减少11.26%。2016年上半年,北大医药实现营收8.76亿元,同比减少5.87%。

8月13日,北大医药还发布了股票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暂停上市风险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如本公司因此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并且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被认定构成重大违法行为,或者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公司将被认定欺诈发行或者重大信息披露违法。”

不光是北大医药,方正科技和中国高科的财务状况也受到了影响。2015年,方正科技实现营收65.15亿元,同比减少5.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亿元,同比减少57.97%。

中国高科在2015年虽然实现营收13.12亿元,同比增长18.42%;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59.65万,同比减少55.34%。2016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今年半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00万元左右。

此前,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到方正集团调研时表示,“调查的问题都不是方正本身问题,是个人配合调查,和方正业务没关系。”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