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健康大数据的发展和规范亟待顶层“立规矩”(2)

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介绍,四川还将建立全人群健康大数据库。该大数据库以四川9000万人口医疗健康数据为基础,建设西部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创新基地,覆盖周边5亿人群。沈骥介绍,在两年内,四川将整合所有医疗卫生计生数据,建立统一的信息互联标准和全人群健康大数据平台。通过该平台,医生可以精确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史,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精准诊疗意见。除了诊断病情,大数据还将在医疗控费、疾病防控和健康管理等方面大有作为。

沈骥说,大数据还可以预测和评估医疗费用的合理性,通过对单一病种医疗费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合理的范围,如果有的医院医疗费用超过这个范围,就会自动警示。

勿让健康大数据成为“镜中花”

尽管大数据能够为医疗行业带来变革,但在具体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障碍,比如隐私保护。西南财经大学信用管理系副主任李志勇认为,隐私保护是医疗大数据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外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在制度上和法律上是非常完善的,而国内对个人数据的保护还是空白。

现在各家医院之间的数据还是孤立的,没有打通成一体,形成了“数据孤岛”。微医集团四川负责人尤佳告诉记者,在推进线上“医生专家团队”的过程中,要一家一家地跟医院谈判,让他们共享医生数据资源,但有的医院并不愿意,只能尽量争取。“医院的检查数据、病历都应该拿出来共享,这样才能让患者少跑腿,不同医院之间也可以看到患者的所有诊疗信息,做出更好的诊断。”尤佳说。

成都市医保局信息管理处处长王进认为,不同医院之间“数据孤岛”背后其实是利益壁垒,因为患者就诊数据属于医院掌握,如果不改革现有的公立医院利益分配和考核机制,医院也很难有积极性共享数据。中国中医科学院李国正则表示,数据来源于多个系统,如何整合多元异构的数据、怎么形成知识库、如何有效挖掘利用都存在难点。

此外,相关大数据医疗顶层设计还有待完善。四川省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陈文涛说,目前大数据医疗还缺乏顶层设计,哪些医疗数据可以拿出来共享,哪些不能,哪些数据经过加工可以拿出来,一旦出了问题怎么办,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部门来协调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一个完善的政策规范,否则容易出现患者隐私泄露、行业鱼龙混杂等问题,亟待“立规矩”。

健康大数据离我们还有多远

“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说,数据化利于寻找病因,从而达到疾病预防。传统医疗的思维方式是帮人治病,但是如果能够把病因找出来,可以让人活得更长、更好,成本更低。以心脏病为例,如果能够积累足够长时间的心率和心跳数据的话,就可能监测和控制心脏病发生的时机。而国外的发展趋势是,不是患者得了病之后再采集数据,而是采集日常健康数据,这就是未来的医疗大数据。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除了技术上的革新,政策制定者、立法者的思维也亟待转变。如果基础信息建设、社会开放度、政策制定等方面没有跟上,那么健康大数据也只能悬浮在空中,无法落地。因此要高度重视医疗健康数据,强化“数据即情报”的意识。目前一些国家已经要求健康数据不能流向国外,数据中心必须设在国内进行处理。我国应参照这些国际管理,特别是在医院、研究机构等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时,充分保护数据信息不流出境。

“智能设备因采集成本低而成为数据采集器,使用过程更应加强数据保护。”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目前我国在医疗健康数据的保管使用方面还没有完善的法规,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特别是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时,要订立合约,对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加以必要的约束。同时要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李志勇说,在国外,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在制度和法规上非常完善。

而目前我国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和数据安全的保护还是空白,因此不利于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没有边界的划分,让很多问题变得很模糊,而且可能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医疗领域将发生几种转变:一是民众层面,将由被动治疗变成主动管理自己的健康;二是医院层面,将注重收治数量变成注重治愈质量;三是治疗过程,将从短期治疗痊愈前后延伸为日常预防和院后康复与保健。而这三个转变的实现,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发展医疗“互联网+”、提升医疗效率、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提高健康意识。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