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进“互联网+”物流 物流业六大结构性矛盾待解(2)
29日,《“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印发,意见中提到,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互联网和物流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发展。
在业界看来,随着“互联网+物流”的风口到来,物流未来整个行业产业分配也诞生了新的可能。天地汇创始人兼董事长徐水波就告诉记者,中国物流市场“小”、“散”的局面短期内并不容易解决,中小企业为物流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也不应被简单地被抹杀,但借助互联网平台这一中介的介入,物流产业就有了诞生出集约化大平台的可能。
六大结构性矛盾待解
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支柱之一。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16年上半年,从统计数据来看,全社会物流总额为107万亿元,同比增长6.2%,社会物流总费用5万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8个百分点,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依然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
前述高峰论坛上,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在借力“互联网+”发展外,如何加强物流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也是我国物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加强物流供给侧改革,则是促进我国物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受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物流业正面临结构性需求不足的矛盾,其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侧,一方面大量存量资源沉淀在传统物流业领域不能退出,无法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高端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增量资源受投入不足和体制机制的约束,难以创造新的需求,因此,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也是当前物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30日表示。
在其看来,所谓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除了前述提及的企业主体结构性矛盾外,还包括了运输能力结构性矛盾、仓储能力结构性矛盾、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产品服务结构性矛盾以及供应链结构性矛盾。以运输能力结构性矛盾为例,据悉,我国的国营规模居世界前列,2015年全国货运量达到470亿吨,公路、铁路、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快递业务位居世界第一位,货运量占比较大的大宗商品需求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幅度减少,与之配套的运输能力明显过剩。
基于此,业内人士指出,在物流领域加强供给侧改革,着眼于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是转变物流业发展态势,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
在谈及物流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问题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另表示:“在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形态下,诸如资源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物流环境等要素,都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构成,也反过来制约了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
马光远最后指出,供给侧不是简单的口号,也不是一个时髦的话语,而是解决中国经济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必须要做到全方位转换:“供给侧改革,无论对物流行业,还是传统制造业和其他服务,都是实实在在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个命题无一例外,每个行业都必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