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债市风险警报未解除 近5千亿信用类债券面临提前兑付(2)

值得注意的是,中证登日前再次全面收紧信用债质押准入标准和折算取值。虽然此次调整对市场的短期冲击不大,但它反映了目前监管层去风险和去杠杆的取向,这将进一步打击市场风险偏好。

投资人“不买账”,一些企业债券发行和再融资的难度也再度加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非金融类信用债的净增量为1.91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规模并无明显萎缩,但若分季度看,二季度的实际净增量只有4700亿元左右,较一季度的下滑幅度为67%。

招商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孙彬彬称,未来一段时间,债务到期高峰来临,再融资困难重重,资金链条更加脆弱,后续违约事件进一步暴露应该是可预期的。违约企业的资质或数量超出市场预期的可能性同样较大,需要提防信用事件以及评级下调潮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上半年已经发生风险兑付事件30多起。综合债券发行人历史违约情况、所属行业、评级下调情况、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等因素,从目前看,2016年全年兑付危机事件会突破50起。”鹏元资信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李慧杰表示。鹏元资信报告显示,下半年到期的包括中铁物资债、同煤债、宁钢债等26只债券兑付风险较高。

中债资信相关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面对2016年债券市场违约呈现的新特征及趋势,一方面需要重视债券违约局部加速、多点爆发趋势,关注其对整体金融环境的影响,警惕系统性风险。

不过,总体来看,国内债券市场关注的违约风险问题仍以个案为主且总体可控,违约率等指标与国际相比相对较低。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要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的风险甄别和提前预警作用。此前,中债资信通过《企业信用风险排查名单》对中煤华昱、东北特钢、广西有色等信用风险事件曾做出过准确预警。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评级行业存在“以级定价”“以价定级”等恶性竞争现象,使得部分评级结果虚高、评级调整不及时,大大降低了其风险预警和揭示能力,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评级机构的评价与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