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盛松成:货币政策需财政配合 企业“流动性陷阱”出现(2)

盛松成:货币政策需财政配合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M1的高速增长往往都伴随着经济的向上运行,而目前则恰恰相反,这是我国近20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纵观过去两次M1“异常”时期,不仅推高了以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还开启了为期更长的高通胀时期,且随之而来的就是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基准利率的提高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以及相关部门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控(向紧)。

那么,此轮官方作出“流动性陷阱”这一判断,对于我国后续的货币政策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从央行的视角来看,还是希望财政这边更多地承担稳增长这一职责。因为通过货币政策稳增长,一方面存在时滞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有效性的问题,这部分钱有可能流向实体经济,也有可能流到资产价格上去,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可能不太好,还可能催生资产价格泡沫,所以央行一直认为中国还要进一步提高财政赤字率。”李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盛松成在前述论坛上也指出,货币政策有效而有限,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

第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有优势。要减轻企业税赋,营改增也是这个目标。第二,适当增加政府债务发行,提高财政赤字率。经过测算,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可以提高到4%~5%。应该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才能积极地拉动经济,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蔡浩则分析指出,下一步预计央行的货币政策会继续保持稳健。当然,稳健的货币政策方向不变并不意味着不会出现微调,关键在于调什么,怎么调。在经济下行周期,稳增长必然是货币政策的应有之义,宽松货币在刺激投资方面有显著效果。

但他同时表示,房地产市场隐含的价格“泡沫”和历史所警示的潜在通胀风险,必然要求央行在防通胀(货币政策目标)和防风险(央行工作目标)上有所警惕和侧重。在经济增速下行时稳增长,在通胀风险抬头时防通胀,结合相关部门政策预防资产价格泡沫破灭所产生的金融风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合适的货币环境,这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稳健货币政策的微调方向。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此前也撰文指出,鉴于M1和M2的增速已不同程度偏高,经济运行中已出现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投机性和脱实向虚行为,未来货币政策应保持中性、灵活和适度,这样或许更有利于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定。“结构性问题更多地还是需要依靠金融业的结构性调整和MLF、PSL等结构性政策工具的灵活使用来逐步加以解决。”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