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美元在外汇储备中地位渐失 石油大国想摆脱美元束缚(3)

“天价罚单”引发欧元区“去美元”行动

2014年,美国监管机构向法国巴黎银行(下称“法巴银行”)开出的90亿美元天价罚单成为近两年来欧元区越演越烈的“去美元”行动的导火索。多个来自欧洲的银行陆续遭到美国监管机构巨额罚款,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开始不断招致其他货币经济体的“奋起”反抗。

时任法国央行行长的克里斯汀娜(ChristianNoyer)对美国发出警告称,美国利用自己的规则限制法巴银行在全球范围内的美元交易,这将鼓励(银行)“去美元化”。“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并不一定需要使用美元,也可能使用欧元或者人民币。”

此外,一些人士呼吁在欧盟层面寻找办法,试图降低在国际贸易与投资中对美元的依赖。法国财政部长麦克(MichelSapin)更是对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霸主地位提出质疑,呼吁全球支付货币实现“再平衡”,称法巴银行案应该“让我们认识到,使用多种货币的必要性”。

麦克呼吁,法巴银行所受到的罚款使欧洲有理由“动员”更多的交易以欧元结算,这样欧洲地区的银行就不会如此深受美国监管当局钳制。

然而,欧元区“去美元化”的呼声能否真的对美元形成挑战?

“偶尔会有俄罗斯或者欧洲某些国家的‘呼声’,但最终还是一个市场选择的问题。”渣打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丁爽此前对记者表示,欧元的使用比例虽然会有所上升,但并不一定对美元构成直接挑战。

“欧元区的经济当前正从危机中逐步走出,从资产配置角度投资者会增加持有,但长期前景取决于增长潜能。”丁爽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是发达经济体中率先从危机中复苏的国家之一,而且潜在增长率似乎长期高于欧洲,所以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未来10~20年内,欧元还不太可能取代美元。

此外,欧元是诸多国家联合起来创造的货币,存在先天的不足,特别是在财政联盟这方面并没有实质进展。在这方面,中国和美国不仅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还有统一的财政政策。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也对记者表示:“去美元化还要看欧洲整个体系,除法国外,欧元区的其他国家及其贸易伙伴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

人民币国际化有望重塑全球货币体系

从全球储备货币过去数百年的变迁来看,一国货币不会成为千秋万代的主宰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持续多年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正如当年美元取代英镑一样,美元最终将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多元货币体系所取代。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此前对记者表示,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十几年后,欧美中三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不相上下是支持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基本面因素。

“货币体系构建是一个长期问题。现在所讨论的改革是未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内货币体系走向的各种不同版本,包括SDR、纸黄金和多元化体制等。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中长期国际货币体系将走向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格局。”马骏说道。

回顾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可谓硕果累累。

最受全世界瞩目的无疑是去年12月1日,国际货币i基金组织(IMF)正式宣布人民币加入SDR篮子货币。IMF总裁拉加德在发布会上表示:“人民币进入SDR将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这也是对于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在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的认可。”

拉加德此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政府深谙,人民币加入SDR并非为了一时的自我宣传,这是一个过程。”尽管人民币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进入SDR无疑是人民币和中国金融市场迈向国际舞台的新起点。

今年3月4日,IMF宣布将于10月1日开始在季度全球《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报告》(COFER)中,把人民币单列统计。这一举动对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意义重大。除IMF进一步对人民币作出背书外,更有望增强各国央行增持人民币资产的信心。业内普遍预期,各国央行及货币当局对配置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将明显增加,人民币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比例或增至4%~5%,跻身世界三大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向前迈出一大步。

此外,我国还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在全球市场渗透度。

自2008年以来,中国央行先后与3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度达到3.1万亿元,对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7日结束的第八轮中美经济对话中,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透露,不久后将在美国设立人民币清算行。

“这一举措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要突破。”汇丰银行新兴市场外汇研究主管保罗·马克尔(PaulMackel)对记者表示,此次对话非常重要的突破是美国将建立一个政策框架来促进人民币在美国的贸易和结算,这有利于中国被纳入国际主要的股票及债券市场指数,同时有助于中国在外汇改革的轨道上更进一步。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