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中间价持续震荡下行 6月聚焦外围风险(2)
6月聚焦外围风险
人民币在6月可能将面临数个风险事件,除了加息预期,“英国脱欧”等风险也值得关注。
欧元在美元指数的权重高达57.6%,一旦6月23日“英国脱欧”风险打压英镑,欧元大概率将受到拖累,这似乎将进一步助涨美元。美元升值则可能加剧人民币下行压力。
“一旦成真,届时英镑、英国金边债券(Gilts)及其他债券价格均受压,英镑贬值幅度可能达10%~20%,这在短期可能冲击市场信心。”安联环球投资首席策略师杜纳恩(NeilDwane)对记者表示。
关于人民币与美元的关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习惯用每日中间价的变化来揣测央行用意,但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央行不断强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来进行调节的。
去年8月11日“新汇改”,央行提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要参考上日收盘汇率,此后连续3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3%,市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人民币中间价的一次性纠偏。
随后,2015年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强调要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以更好地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
对于这两项重要改革,央行研究局国际金融研究处副处长谢怀筑对记者表示,8月11日“新汇改”,从数据来看有效提高了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基准性,实现了重要的改革目标;而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发布,让人民币的弹性得到有效提升,脱离了以往与美元较为稳定的变化趋势。
“人民币弹性的提升以及中间价基准性的提升,对于一个更加市场化的汇率来说是非常好的变化方向。”谢怀筑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直以来颇为“神秘”的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央行在不久前终于向市场公开。
在5月6日央行最新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专栏内容中,央行对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首次进行了详细解释,并表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所谓的“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是指做市商在进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时,需要考虑“收盘汇率”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两个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做市商根据上日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情况,计算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需要变动的幅度,并将之直接与上日收盘汇率加总,得出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并报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假设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5000元,收盘汇率为6.4950元,当日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指示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需升值100个基点,则做市商的中间价报价为6.4850元,较上日中间价升值150个基点,其中50个基点反映市场供求变化,100个基点反映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由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变化可以更好地兼顾市场供求指向、保持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和稳定市场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总体来看,年初至今人民币面临的大背景是“欧日加三汇大幅升值+中美基本面同速前进且无明显的相对背离”,因此可以完成“美元指数与CFETS指数双贬+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运行平稳”的局面。
未来美元即将进入的升值逻辑可能截然不同。民生证券海外研究负责人张瑜对记者表示,中美基本面背离加剧,只有三种情景——美元涨+CFETS涨+中间价平,美元涨+CFETS平+中间价跌,美元涨+CFETS小涨+中间价小跌。“目前来看第三种情景的概率较高,CFETS与中间价两条腿走路,共同消化美元升值。”
对于未来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方向,5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访谈中也曾提到:“要立足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发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
对此,刘东亮分析称,目前我国已确认经济将保持L型走势,经济增速的放慢及低利率环境是人民币必须面对的长期内部环境。“假设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真的出现了贬值走势,也不用感到恐慌,这是内部、外部环境,战术、战略层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应以平常心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