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土地市场地王频出背后 一线城市量跌价涨(2)

全国土地流拍近两成

一线城市的火爆,并不能掩盖全国土地市场表现不佳的现实。根据“标准排名机构”的统计,截至12月13日,全国100座城市在2015年共出让土地12493块,最终成交10003块,2490块土地流拍或流标,流拍率为19.93%。

这些流拍的土地分布在95个城市之中,只有5个城市还没有出现土地流拍情况,分别是青岛、北京、长沙、镇江和珠海。

即使是市场火爆的一线城市,个别地块也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除北京外,截至12月初,上海供应土地215块,流拍8块;深圳供应58块,流拍12块;广州供应173块,流拍18块。

有房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一线城市土地流拍的原因,多在于土地自身“品质”较差,主要表现在位置较偏远、配建规模过大、价格偏高、同区域竞品过多等。

真正严重的是二三线城市。上述机构统计显示,从流拍率来看,排名第一是北海市。该市全年供应38块土地,仅成交了13块,25块土地流拍,流拍率达到65.79%。

紧随其后的为台州市,流拍率为61.63%;其余依次为南充(59.21%)、西宁(58.62%)、平顶山(57.35%)、汕头(52.31%)和惠州(50.75%)。另有海口、绵阳和牡丹江三地的土地流拍率为50%。也即,在全国100所大城市中,今年土地流拍率在50%以上的城市共有10个。

中原地产分析指出,二三线城市普遍存在过剩风险,投入到这些城市的资金规模也在减少。因此除个别东部核心二线城市外,其他城市的土地市场相对平淡。总体来看,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市场表现弱于往年。

经济生态继续分化

土地市场的迥异表现,反映出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完全不同的经济生态。

上述房企负责人表示,其所在的企业选择进驻城市的标准有三:经济发展水平、楼市供需状况、人口流动趋势。在这三个层面,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都有明显差异。

该人士表示,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本身就不在一个层级。而市场供需和人口流动的差异更为明显,这也决定了这些市场的发展潜力。

根据安信证券研究报告,截至10月末,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真实库存约为98.3亿平方米,其中包括待售面积6.86亿平方米、尚未开工的企业拿地42.3亿平方米、在建商品房库存约49.1亿平方米。

从区域分布来看,辽宁、山东、山西、内蒙古为“严重过剩”区域。其中,营口的供需比已达到338.1%,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的供需比分别达到280.7%和293.7%。吉林、湖南、贵州、云南、青海等地属于“轻度过剩”。相比之下,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市则属于“供给相对不足”。

人口流动的趋势同样不利于二三线城市。中信建投研究报告指出,一线城市因长期享受外来优质人口流入带来的人口红利,应继续成为房企的优先选择;紧邻三大经济圈的次中心城市,其丰富的资源对高素质人员具备较大的吸引力,也应是房企重点关注的对象。

相比之下,人口净流出省份的非核心城市被列为“警惕选择”级别。其中,过去人口流出最严重的区域有两个:除成都、重庆、贵阳以外的西部川渝黔连绵区;东部的浙西南-闽西连绵区。除非获得国家层面的重大政策惠及,如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否则上述人口迁徙的方向很难被打破。

上述因素决定了,在土地市场,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间的分化还将持续,并使得未来的房价走势出现不同。多家机构认为,这种变化对房企的冲击同样明显,布局在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未来可能遭遇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其项目或公司将成为市场兼并的对象。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