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上交所详解上市公司高转增 谨防成为炒作工具(3)

目前,市值管理有一种特殊的“PE+上市公司”模式,即:一些产业并购基金或通过大宗交易接盘,或从二级市场先行增持股份,实现利益绑定,然后帮助上市公司完成产业链整合,实现退出。这种模式看似合理合法,但实质上是利用现有上市制度的缺陷,打政策的擦边球,是假借市值管理之名、行灰色操作之实的典型模式。如今,部分高转增行为也借鉴了此类操作手法,即:一些私募基金通过定向增发或二级市场增持的方式持有上市公司股权,获得一定话语权后提出高转增方案,待股价上涨后伺机退出。

通过对2004-2014年所有转增的上市公司进行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

第一,上市公司实施转增股的行为与其后进行资产收购的行为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公司存在于收购前发布转增股公告的动机,目的可能是通过提升公司股价,降低收购成本。

第二,未来6个月内是否有限售股解禁与公司发布转增预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有限售股解禁的公司,倾向于在解禁前发布转增预案,目的可能是借此提升股价,提高减持收益。

文章最后指出,既然上市公司的部分转增行为与业绩无关,反而可能与各种市场炒作、“泛市值管理”行为相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入场必将导致股价泡沫,最后的接盘者也将成为最大的利益受损方。研究2014年不同类型的交易者对高转增股票的买卖情况可以发现:总体上看,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较为理性。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在转增方案实施前后均不断减持这些股票;另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没有受到高转增概念的影响;仅有券商自营资金在预案公告之前有部分跟风买入的情况。相比之下,个人投资者的行为更倾向于非理性交易。散户和小户投资者全程参与了转增行情的炒作,持续增持这类股票;大户和中户投资者也表现出一定的追捧转增概念的特征;仅有特大户个人投资者在转增行情中表现得较为冷静,参与较少。可见,散户投资者成为了转增行情中的实际接盘者。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