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79家公司证券更名 投资者警惕换名不换业(2)
改名多紧跟热点概念
上市公司更名的一个特点是紧跟时下的市场热点。
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沪深两市更名的上市公司共26家,其中23家是因为ST原因更改,只有3家是主动改名,1999年,上市公司主动改名逐渐增多,达到36家,2000年,主动改名的进一步增多,超过80家。
1999年5.19行情以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改名掀起“网络科技潮”,“科技”、“高科”、“科创”等成为新名称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如2000年以煤炭、化工产品为主要业务的“兰花股份”,摇身一变成为“兰花科创[-0.27%资金研报]”。
自此以后,上市公司的更名多紧跟当时的热点概念。2007年房地产市场繁荣时,名字中带地产、置业的上市公司增多。
在最近一轮的更名潮中,环保、影视、游戏、金融等成为热门词汇。
2014年1月24日,鲁丰股份更名为鲁丰环保,表明进军环保产业的决心。
2014年8月12日,远东电缆更名为智慧能源,紧跟智慧城市的概念,2013年9月,该公司刚刚由三普药业更名为远东电缆。
创兴资源的更名史很好地体现了更名要紧随潮流:创兴资源上市之初证券名称为“厦门大洋”,2001年,更名为“创兴科技”;2007年又改为“创兴置业”,到了2011年,改为现名创兴资源。
A股中,更名次数最多的是阳煤化工,多达13次;西部资源和浪莎股份以12次更名紧随其后,西部资源曾用过东方电工、鼎天科技、绵阳高新等名称。
遭上交所两度问询的熊猫烟花改名为“熊猫金控”,正是青睐于当前正热的互联网金融概念。
更名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10.07%
面对愈演愈烈的更名热,监管政策层面目前并无明确限制,只要经过公司董事会等法定程序,到工商局变更登记即可。
低成本改名背后,是带来的股价上涨。据同花顺统计,上市公司发布更名公告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达10.07%,持股20天上涨概率达68.57%。
1月20日,宜华地产宣布,公司名称“宜华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不能概括公司的主要经营内容和未来发展战略,董事会决定将其变更为“宜华健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受此消息影响,宜华地产股价当日便涨停;此后4个交易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28.42%;湘鄂情改名中科云网后,8个交易日涨幅超过六成。
人民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教授顾雷指出,有的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不是热点领域,股价一直低迷,大股东为了套现,会通过收购或其他方式,进入一个热门领域,提升公司的关注度,进而吸引资金进入,抬高股价,达到套现的目的。“但其主营业务其实并没有改变,只是为了炒作股价。”
顾雷表示,对于老老实实研究公司价值的投资者而言,并不希望公司经常变化名字和主业,因为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重新开始研究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