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徐建一落马 许宪平临危受命或将重启一汽(2)
“干自主”僵局
徐建一落马之后,“不惜一切干自主”或许是除了“低调”之外,其留给外界最深刻的记忆。
这是徐建一对一汽集团特别是在乘用车领域的自主发展曾提出的口号。在上任之初,他便统一了一汽旗下各大自主板块的品牌标示,以打造一汽奔腾、一汽欧朗、一汽红旗等品牌,并为此投入了数百亿人民币进行自主研发。
不过,高调的规划和巨额的投入并没有为一汽自主带来预想中的回报。由于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有差异等原因,上述品牌并未达到原本一汽集团期望的市场表现,其中一汽红旗和一汽欧朗更是昙花一现般的存在。
作为中国轿车的第一品牌,红旗从1958年诞生以来,至今整整走过了57个年头。在历经两度浮沉之后,2012年7月,红旗H7轿车在一汽长春基地下线,一汽红旗卷土重来。在这一次的复兴中,红旗走向了定价的最高峰,也迎来了销量的最差值。
根据搜狐汽车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5月30日红旗品牌首款车型H7上市至今,其销量仅6000辆,最高月销700辆,而最低月销仅22辆。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汽集团对红旗的研发资本投入。根据不完全统计,在2008-2015年即徐建一任职期间,对一汽轿车项目的资金投入达381.31亿元,其中对红旗品牌的投入就高达188亿元。
“红旗品牌本来就是特定历史时期发展的产物,一开始就没有什么技术基础,都是直接拿外国产品在其基础上拼凑出来的结果,在封闭的环境下还能占到一些优势,当市场开放以后,红旗在对手面前根本就没有竞争力可言。”有熟悉红旗发展的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实际上,深谙“占领私人市场才是王道”的一汽并非没有对市场化进行尝试。在2013年5月红旗H7上市之后,亦通过打造上千万元的与超豪华品牌专营店媲美的“红馆”,来彰显红旗品牌回归高端、豪华的市场定位。但在中国豪车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产品力和品牌溢价能力均处于下风的红旗终究未能杀出一条血路。
这并非最致命的。对公务车政策与市场的把脉不当才是导致红旗战略失误的关键所在。按照彼时一汽对红旗的规划,2012年先行拓展公务车市场,2013年再切入私人消费市场,走一条由高端公务车带动零售的市场拓展道路。根据一汽轿车与红馆投资人达成的共识,在市场推广初期,通过政府采购消化30%左右的销量,剩余的70%再由经销商卖给私人消费者,以公务采购带动私人消费市场。
在中国政治和市场环境的迅速转变下,一汽集团的此番盘算并没有奏效。2012年,谈论多年的公务车改革开始从纸上走向现实,执行力度日趋严格。受公务车采购价格和排量等硬性指标的限制,红旗H7对应的政府采购群体只能是副部级以上的官员,包括具有相应行政级别的央企和国企领导。这意味着,红旗H7的政府采购量实际上十分有限。
2013年11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更是明确提出:“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被业内称为迄今为止最严厉的公车改革措施,或将改变公务车市场的格局。红旗的公务车采购之路几乎被阻断。
汽车市场分析师封士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一汽集团对于红旗品牌的执着,与其内部的整体官本位思维脱不了干系,其对于红旗品牌的打造脱离了市场的实际需求,领导层依然迷信之前红旗依靠获得国家领导人赏识而获得的光环,不惜成本地投入资金,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