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IC卡芯片被国外市场垄断 金融安全遭威胁(2)

2014年5月14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部署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工作,以全面提升银行卡安全交易水平。关闭降级交易后,金融IC卡将只能读取芯片而不能刷磁条,避免了由于金融IC卡降级交易可能产生的伪卡欺诈风险,此举为下一步停发磁条银行卡奠定了基础。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我国金融IC卡累计发卡量已突破10亿张,其中前三季度新增金融IC卡发卡量分别为1.3亿张、1.5亿张和1.7亿张,发行速度明显加快。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与识别产品线总监张纲告诉记者,由于我国芯片设计、生产行业起步较晚,尽管我国金融IC卡芯片发行量已超过10亿张,但仅荷兰恩智浦一家公司就占据我国金融IC卡芯片市场95%以上的市场份额,剩余市场也被德国英飞凌与韩国三星等国际巨头瓜分。

记者了解到,在相关部门和中国银联等组织的支持下,自2011年6月起,我国IC产业界开始积极投入金融IC卡的迁移工作。截至2014年6月,我国已有6家芯片设计企业在国内制造厂生产的12款金融IC卡芯片,按照与国际接轨的检测标准,通过了我国银行卡检测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安全评测中心和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的全面安防检测。从2014年4月开始,已有5款通过正式安防检测的国产芯片在工、农、中、建、招商、邮储等银行进行了小规模试用。

国内银行抬高认证“软门槛”

过去几年间,我国金融IC卡产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已具备自主设计、生产、检测、应用的大规模产业化实力,目前多款国产金融IC卡芯片已经通过了国际认可的EMV标准认证,但回到国内却不被商业银行认可,频频遭遇CC国际标准“软门槛”的制约。

截至2013年,我国已累计发放二代身份证12亿张、社会保障卡6.29亿张,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全部使用国产芯片。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IC卡认证有两大国际标准,一为CCRA组织制定的CC标准,一为包括中国银联参与在内的各国际银行卡组织共同推出的EMV标准。目前许多国产金融IC卡芯片已经通过EMV标准,但基于国家安全考虑,我国并未成为CCRA成员国,导致我国产业界在通过国际CC认证时屡遭刁难。

2013年11月,上海华虹自主研发的金融IC卡芯片通过CC认证,成为我国第一款通过CC认证的金融IC卡芯片。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文录说,国内产品到CCRA检测有很多障碍,一是费用极贵,二是时间成本高,短则两年,长则三到五年。华虹花了极大的代价,光一个芯片就花了2000多万,才拿到了CC的检测证书。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