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外媒揭A股暴涨之谜:股市四千点等于新四万亿(2)

再次,社保等资金保值增值,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这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意愿,因此这是拉动消费,促进结构调整的举措之一。

现在,曾主导经济高增长的房地产市场难以延续,出口疲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中小型新兴企业融资难,微观经济层面持续恶化进而影响就业率;社会无风险利率下降,40万亿元的个人银行存款、社保资金、企业年金等面临空前缩水压力,所有的问题交织,仔细分析,股市正是这错综复杂死结的“活扣”。资本市场回归投资功能、融资功能并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无以替代。

核心观点二:不用怀疑国家呵护股市的力度

可以预见,资本市场的“新常态”之一是更加市场化,法律更加健全,包括退市制度、注册制、分红政策、监管层的功能、中小投资的利益保护等,资本市场将真正起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另一“新常态”是在市场信息没有完全恢复、整体经济较差的情况下,政府对股市进一步下跌的容忍度比较低,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一盘棋”式的呵护。

在经济整体不佳的情况下,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流动性高度敏感。但细心的投资者应该注意到,从今年6月份开始,央行对流动性的预期管理非常明确。

6月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结束连续10个月的增长态势,而为负的882.8亿元,加之新股申购冻结资金以及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锐减的影响,市场流动性压力很大,但是当月,央行选择暂停正回购,央行灵活的公开市场操作策略给机构吃下了“定心丸”,这成功化解了市场对流动性吃紧担忧的预期。

到了7月份,信贷数据更是低于市场预期,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3.5%,低于市场预测的14.4%,同时7月份新增贷款只有3852亿元(6月份为1.08万亿元),成为自2010年1月以来增速最低的一个月。要是以往,股市早就跌得稀里哗啦,但央行第一时间站出来解释低于预期的原因以及强调‘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改变。

央行最近一次流动性预期管理是11月21日,宣布基准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无论是幅度、时间点都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市场普遍预期,降准以及进一步降息会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我国将进入大降息周期。请注意,央行降息的背景是11月20日,资金面波动超过市场预期,交易所资金利率在IPO影响下已趋紧数日,银行间市场头寸难平迫使交易延时,钱荒阴影使得市场情绪明显回落。

不难发现,央行在流动性预期管理方面不遗余力。股市现在正是在流动性预期向好、社会无风险利率加速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了爆发式上涨,尤其以金融板块为代表的高分红率、低估值蓝筹股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