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药价放开背后:发改委价格司领导班子多数涉腐(2)

部分医药界人士认为,价格司涉及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进医保名单、药品单独定价以及价格审批过程中的违规操作等方面,而目前发改委酝酿的放开药价改革,目标明确指向定价权过大引发的寻租和腐败问题。

腐败寻租导致了一些领域的药价虚高。一家不愿具名的药企负责人介绍,药品分三类:专利独家药品、专利非独家药品、非专利非独家药品,其中第三类的竞争最大。而在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的比值方面,第一类在5%以下,第二类20%以下,第三类在60%以下。“例如芦笋片,明明属于第三类。市场上这么高的价格就有问题。”

来自基层医院的一位医生认为,药品价格高真正的症结在于定价部门。“近几年都在说一些物美价廉的中成药在市面上消失了,实际上我发现它们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改头换面,用所谓的‘升级版’,换汤不换药出现在市场上,价格升高了,原料是不变的。其中,谁来定价就有问题。”他说。

近年来,医药界腐败案件频发,从基层医院科室到高层价格制定机构,腐败问题成为覆盖从药品定价、销售到治疗等全行业所有环节的“毒瘤”。多位医药界人士明确表示,以往的药品定价和监管方式,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反腐形势需求已是格格不入、可以休矣,此次发改委拟启动大规模药价改革的各项举措相当及时、正确,是铲除药品定价寻租空间的“釜底抽薪”之举。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用于罕见病的药品,例如治疗麻风病的药“氨苯砜”由于发改委定价太低,曾经一度停产缺药。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大南药板块总监王文楚介绍,“由于以往定价较低,国家发改委意识到问题后同意调高价格,我们当时拿到了氨苯砜的生产批文。可是最后我们给全国所有有原料批文的厂致电,都没有原料。到了最后无可奈何地和发改委说,还是不能做。”

廖新波告诉记者,市场竞争才能实现真实而合理的价格,但目前定价的基础是依靠厂家提供的成本单,而发改委价格司的工作人员多数不是专业人士,也无法到现场做充分调查,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价格很难符合市场真实状况,而同时也造就了腐败和寻租空间。

长期观察医药经济八百方网上药店平台品牌负责人胡经理认为,“药价管制放开对医药行业来说很有意义,是尊重市场的行为。因为药价管制有几个弊端:片面强调低价会逼迫厂家在原材料方面节约成本,出现劣质药的可能性增加了。还有很多低价品种中标的,中一个死一个,低价药不生产买不到,最后消费者还得买高价的。”

不止一家医疗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抱怨说,如今不少药品生产的成本价和招标价之间有着较大差异,企业生产廉价药的积极性不高,要么出现“降价死”,要么为降低成本而弄虚作假,甚至不得不向定价管理者进行非法的利益输送,假如放开药价真能顺利推行,那相当符合企业的正当利益诉求。

长期关注医改问题的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肖俊告诉记者,在价格司领导班子多数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的刺激下,发改委此次准备全面放开药品,不再用价格管制药品市场,这一思路有助于推动药品市场健康发展,减少相关部门寻租机会,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改革方向。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