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李宁颓势难改金珍君离职:TPG或回归投资人本分(2)

今年8月份,李宁公布2014年中期财报,尽管营收和毛利率比之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8%和10%,但净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1.84亿扩大到5.86亿人民币;从2012年开始的去库存化改革也收效甚微,截止今年中的库存量比之去年底仍略有上升。同时现金流也告急。截止今年6月底,李宁的净现金为负的2.67亿元,李宁集团首席财务官曾华锋当时表示正在评估融资需要,不排除银行贷款或者股本融资。对李宁的未来,资本市场的消极在股价上即可见一斑。中期财报公告当日,李宁股价即下跌4.99%至每股4.76港元。

对TPG而言,同样是处境尴尬。一方面是三年辛苦没有收获,另一方面则是在公司具体管理中泥足深陷。投资后,怎样促进而不是牵绊公司日常运营,如何平衡与公司原有团队的关系、如何扮演投资人的角色,这是投资后更重要的事情,是能否让所投资金快速增值的重要因素。

《新金融资本家》一书回顾KKR20多年的投资案例后发现,KKR很少选择原有团队不稳定或者缺乏核心人物的团队,经验证明这样的投资案很容易失败。由于职业化程度低,这在中国尤其如此,因此PE投资基金迫不得已才会替换原有管理核心。

反观李宁,迄今这家公司受批评最多的就是职业经理人掌舵,这也是为何市场一直在呼唤创始人重回李宁。更耐人寻味的是,在2012年张志勇去职之后,这家公司的CEO实际上长期空缺,由作为投资人代表的金珍君“代理”长达2年有余。

不能否认的是,在投资李宁后,TPG倾注了很大资源和精力。李宁2012年年中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TPG把亚洲运营团队的一大部分人,以及聘请的第三方顾问请进来,和李宁的团队一起工作来推动这些工作。“这些人在零售业担任过总经理、CEO、董事长或者是某些部门领导的优秀人才”。这其中也包括金珍君,他是TPG亚太投后管理团队的负责人。这位韩裔美国人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热衷于收藏普洱茶,在担任戴尔韩国总经理期间,使得戴尔韩国业绩在四年时间里增长了10倍。

组建投后管理团队,给所投资项目提供增值服务(valueadd),在PE业已经蔚然成风。投资基金采用合作甚至是直接聘用的方式,笼络一批在管理、战略、财务、市场、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为被投企业提供咨询和建议。

这个团队的定位,是“帮忙的人”。金珍君2012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他们是来帮忙的。当时李宁有很多高管职位空缺,“我们不能等所有管理层到任才开始变革”。但他也说,希望一两年之内就陆陆续续减少资源投入,只派一两个关键专家帮助即可。

然而两年多来的事实却是,“帮忙的人”把自己帮成了执行者。这从金珍君自身的职位变化就可见一斑,从最初的非执行董事,到执行董事兼执行副主席,再到兼任代理执行总裁。而这种从人到战略的强势介入,导致的是公司原有团队的动荡。

由于上述传言内容不确定,导致了猜测走向的多样性。作为TPG派驻李宁董事会的成员之一,金珍君除了执行副主席兼代理行政总裁外,还是李宁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的委员。所谓“离开”,是说金辞任上述所有职务,还仅仅是不再担任代理行政总裁?

如果只是后者,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金始终是代理的角色,李宁在最近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公司没有因为金的存在而放弃招聘计划,“公司会在适合时间委任适当人选”。金珍君也曾很坦率地表示,不会出任李宁的CEO,理由是他要管TPG中国区所有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工作。或许这也是TPG回归投资人本分的开始。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