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任正非再谈互联网思维 称所有家人永远不会接班(2)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我们公司前段时间挺骄傲的,大家以为我们是处在行业领先位置。但是我们的管理层团队用了半年时间做了‘战略沙盘预演’,发现我们在全世界未来十年的重大市场机会点的占有上不到10%,弟兄们的优越感顿时就没有了,知道该如何努力了。这不是危机意识,这就是假设,假设未来的方向,看你现在处在什么位置。”任正非没有谈华为已经为未来储备了多少“前沿技术”,而是再次提醒和未来的差距。

在任正非看来,自我批判不是自我否定,而是一种促进自己进步的文化。华为内部社区中对公司的批评数不胜数。任正非现场举例说:“我们去年利润多一些,有的管理层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多发了两个月奖金。有人就在网上批评,说你这么随意,是不是以后每年都发两个月奖金呢?”

“蓝血十杰”奖授予为华为管理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曾为华为做过咨询、已经退休的IBM顾问也被特别请来接受奖牌。1997年,IBM顾问对华为研发管理现状首次进行诊断,结果是很不如人意,比如缺乏准确、前瞻的客户需求关注,又比如反复做无用功,浪费资源,造成高成本,还有各部门的流程之间靠人工衔接、运作过程割裂等。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华为先后邀请IBM等多家世界著名公司,至今已经花费数十亿美元,先后开展了ITS&P、IPD、ISC、IFS和CRM等管理变革项目,实行“先僵化,再固化,后优化”的管理流程再造。用华为的解释,僵化是让流程先跑起来,固化是在跑的过程中理解和学习流程,优化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持续优化。

“我们要防止在没有对流程深刻理解时的优化。”任正非说,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华为基本上建立起了一个集中统一的管理平台和较完整的流程体系,支撑公司的不断发展。

但任正非也指出,当年美国“蓝血十杰”所倡导的现代企业管理也可能出现弊端。对数字的过度崇拜,对成本的过度控制,对企业集团规模的过度追求,对创造力的遏制,事实上的管理过度,使一批美国大企业遭遇困境。他对记者表示,不要片面地理解“蓝血十杰”,要避免管理者的孤芳自赏、自我膨胀,要以客户为中心,实现跨领域、跨部门的流程集成和贯通。

“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任正非说,“华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是自己偏离了客户的需要和科技变化的趋势。”

再谈互联网思维

在昨日的记者见面中,不少记者的问题集中在互联网思维上。此前,任正非提出“不要互联网冲动”着实给业内泼了一盆冷水,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任正非对记者强调,互联网还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现在汽车还必须首先是车子,豆腐必须是豆腐,不过不等于将来不会改变。

“尽管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正在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也应当看到,互联网虽然促进了信息的生产、交流、获取和共享,但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同样,互联网也不可能使一家公司的管理实现跨越,科学管理还是基础,流程和规则可以简化,但不可以没有。”任正非说。

“与爱立信对比,爱立信管理1万人,而我们是3万人,多出2万人就多了30亿美元的消耗。如果我们通过管理改进,用互联网的精神改变内部的电子管理,实现与客户、供应商的互联互通,这两年就可以节约出2万人去上“战场”,改善为客户的服务。我们改革就是坚持端到端。互联网时代被认为是网络公司的时代,有可能是一种误解,因为真正的互联网时代是通过网络支持和改变实业。”任正非说。

华为仍是“少年”

今年3月底,华为公布的经审计的2013年年报显示,2013财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2390亿元人民币(约395亿美元),在总体收入上超过了爱立信,后者销售收入为2274亿瑞典克朗(约合353亿美元)。

不过在任正非看来,华为仍处于“少年”阶段。

任正非并不希望外界给华为戴上成熟的帽子,“我们还是少年,挑不起重担。成年人可以挑100斤,少年还不可以。”

他表示,现在的竞争情况是人人都在往前冲,越冲越年轻。“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很多高级干部站起来说,我才39岁,不到40岁,可不要给我戴‘老干部’的帽子。我认为这就是青春活力。”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曾对记者表示,从整体上来讲,“华为还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公司”。近几年华为一直在思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聚焦什么放弃什么。2013年华为终于想清楚了,华为将能力聚焦在信息流经过的领域,目标构筑行业领导地位,“做谦虚的领导者”。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