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威立雅“污染门”频现 高溢价收购模式引争议(2)

高溢价收购模式

1994年底,威立雅正式进入中国;1997年6月,威立雅水务与天津市供水部门签订合同投资3000万美元改造经营凌庄水处理厂,并共同出资成立天津通用水务公司,其中威立雅持股55%,由此开始了它在中国的经营之路。

1998年和2002年,威立雅相继通过招投标方式介入成都和上海的水务市场。

“威立雅在中国的投资动作,和其集团的战略以及国内水务市场的变化密切相关。”一名李姓水务投资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02年,威立雅水务将国际业务发展的战略中心转移到亚洲,并增加了在华投资比重。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通用水务公司,威立雅持股达55%,成都第六水厂的项目公司中威立雅持股60%,上海浦东威立雅公司中,其也占有50%的股份,均处于控股地位。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认为,这一投资方式与威立雅自身水务运营商的角色定位有所出入,项目融资中资本金部分往往只占总投资的20%~30%,控股方需要承担融资运营的风险。

2002年后,在国内多个城市的水务投标市场上,威立雅频频出手,并最终成功渗透到北京、深圳、宝鸡、昆明等城市的自来水及污水处理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梳理资料中发现,威立雅最终“吞”下部分地区自来水企业股权时,一个明显的取胜方法便是以高出竞争对手报价和资产估值的数倍出价。

2006年9月15日,兰州供水集团发布针对45%的股权进行公开招标。包括威立雅水务、中法水务、首创股份均进行了现场尽职调查,并递交了投标文件,苏伊士和首创的报价分别为4.5亿元和2.8亿元,而威立雅以远高于首创股份6倍的投标价17.1亿元中标,净资产溢价达到280%

2007年1月,海口水务集团通过海南产权交易所公开发布招商信息,转让净资产为6.3亿元海口第一水务有限公司50%股权,拟转让价格为3.15亿元,首创股份、中法水务、香港中华煤气和威立雅均对海口项目提交了报价。最后,威立雅以超过底标价3倍的价格竞得该部分股权,拿到项目合营公司49%股权;2007年9月,威立雅又以21.8亿元夺得天津市北水业49%的股权转让项目,出价超出净资产3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这一高溢价模式令不少竞争企业公开表态称“怎么算,怎么不赚钱”。

倾向与金融资本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梳理威立雅在华脉络时发现,上述在兰州、海口水务市场与其竞标的首创股份时有出现,不过扮演的却是合作者的角色。

2002年,威立雅水务与首创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在资源、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携手和互补,经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003年,双方合作成立首创威水投资有限公司;随后双方又再次联合成立了宝鸡威创水务运营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威立雅与首创股份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成立合资公司,成功收购深圳水务公司也是双方合作的项目。而在这场收购大战中,首创股份凭借国企信用获得银行18年期20亿元贷款,承担了29亿多元收购款中的绝大部分,合资公司为此项目所支付的不足10亿元。按照威立雅持股合资公司50%股份折算,其付现的资本还不足5亿元,而正是这部分资金却实现了持股总资产超65亿人民币的深圳水务集团25%股权。

事实上,类似这种首创股份提供投资资金、威立雅负责运营管理的模式在双方合作的宝鸡、渭南等项目中均有迹可循。而正是其娴熟运作金融资本的能力对其频繁开展的高溢价收购提供了充分支撑。

类似首创股份的合作伙伴,威立雅在中国还有很多。包括平安信托、中信泰富、光大国际等具有强烈金融背景的企业均一度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一同出现在威立雅多个收购案例中。比如平安信托参与的柳州自来水信托项目、中信泰富参与的昆明、常州的供水项目以及光大国际参与的青岛供水及污水处理项目。

“水务行业门槛并不高,我国的水务标准也定得不是特别高,我国水务问题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关键还是在与要有很好的防范措施。”杜莎表示。

事实上,正是因为我国水务行业门槛不高,也令威立雅在华选择合作伙伴时更倾向于金融资本。“高溢价收购帮助公司迅速提高中国市场占有率,同金融资本合作,能保证高溢价收购项目的资金来源,同时也能将每个项目公司的管理权和控制权牢牢攒在手里,但也令其在环保技术方面容易出现漏洞。”对水务行业颇有研究的分析师李华阳说。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