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叫停二维码后 央行继续围剿第三方支付机构(2)

余额宝凶猛央行设限

即使是用于消费,央行的口子也越收越窄

《管理办法》中显示,个人支付账户单笔消费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同一个人客户所有支付账户消费月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超过限额的,应通过客户的银行账户办理。

时间回到2012年1月初,管理办法首次征求意见。彼时的规定为“个人支付账户单笔收付金额超过1万元,个人客户开立的所有支付账户月收付金额累计超过5万元或资金余额连续10天超过5000元的,支付机构还应留存个人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同一客户在同一支付机构开立多个支付账户的,支付账户内的资金可互相划转,不同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内的资金不得互相划转。”

“首次征求意见时,互联网金融和O2O都方兴未艾,互联网金融真正发展起来是2013年6月余额宝的诞生以后,或许日益壮大的互联网金融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业内人士如是分析。

《管理办法》中涉及到互联网金融的内容不止如此,还有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

“尚不清晰央行所指的支付账户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或许意味着余额宝的支付、消费功能或受到限制。”一家支付机构的法务人士说道。

此外,管理办法中规定,个人支付账户的资金来源仅限于本人同名人民币央行借记账户。有支付机构人士解读,类似于支付宝的转账功能将会受到影响。

O2O绕道银联落寞

监管层狠招规范支付机构,欢心的不只是银联还有银行。

互联网金融中,支付机构动了银行的奶酪;O2O中,支付机构动了银联的奶酪。

余额宝2013年6月上线,规模超过5000亿,客户超8100万;理财通2014年1月上线,规模千亿。支付机构的“宝宝类”产品正在分流银行资金。

面对日益长大的余额宝、理财通,银行大佬们再也不淡定了。就在本周传出,三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总行不接受各自分行与余额宝旗下天弘基金为代表的各类货币市场基金进行协议存款交易。

市场日益火爆的O2O绕过银联,让银联倍感“落寞”。

第三方支付机构一直专注于线上支付领域,银联和银行一直主导线下领域,双方各自为战。然而,随着二维码线下支付技术的成熟,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抢占线下支付市场。

在传统的线下支付中,主要涉及“收单机构、转接机构、发卡机构”。其中,收单机构和发卡机构可以是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转接机构则只能是银联。

线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收益基本都来源于在银行卡交易过程中与收单机构的分成。根据行业不同,费率分别为0.5%至4%不等。手续费分成一般遵循7:2:1比例,“7”归发卡行所有;“2”归收单方所有;“1”则为银联所有(即转接机构)。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