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 首批11家公司大阅兵(2)
招股书增加了内容
从目前已经发出最新招股说明书的5家企业来看,招股说明书较旧版本更新了较多内容。上海一注册会计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针对已过会企业,如审计报告截止日为2013年6月30日,企业准备在2014年1月底刊登招股说明书,就不需要再次补审(因审计报告有效期为7个月)。但在提交会后事项时,要提交2013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报表不需要审计,但要经过会计师审阅。
华南某券商保代指出,已过会企业2013年三季报主要项目,如营收环比同比发生重大变化的,要详细披露变化情况、原因及影响等,同时如果该情况有其他风险的,还要提示。他还指出,关于会后事项,需认真履行核查程序,做好工作底稿,这是勤勉尽责的证明。业绩下滑的,改革意见里面也有要求,在符合发行条件下,如实披露即可。
此外,还需关注2013年6月份以后企业在经营情况方面是否发生重大变化,例如经营模式、原材料价格、主要产品价格和规模等方面变动。具体披露时点,要尽量接近招股书的签署日,如发生重大变化,需在招股书中进行更新披露并作出风险提示。
据悉,如果过会企业未赶上在2014年1月底前报送相关补充材料并完成会后事项,还须补充2013年报。
另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我们的几个项目是2013年初报的材料,现在要补2013年报,然后再提交预披露文件。无论是在审未过会企业,还是拟提交IPO申请的企业,都须落实新一阶段发行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完善有关信息披露材料,提交2013年财务数据。”
在该投行人士看来,补2013年报,也是再多一次补漏的机会,通过审计工作把财务核查中没有发现的问题及时补上。
“保代不肯签名”
这次IPO重启对于排队企业以及中介机构来说,无疑都是重大利好。但随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步步深入,IPO项目审核愈发严格,拟IPO公司以及中介机构面临的压力也在加大。
记者多方获悉,部分企业担忧首批IPO的企业有“枪打出头鸟”的可能,所以希望缓一缓。对于新股发行,监管层严令要控制过高发行价,中介机构基本认定首批IPO重启名单的发行价不会过于理想。
IPO终于重启,这让在“寒冬”中煎熬一年多的保代们看到了苦尽甘来的希望。然而,部分保代的眉头并没有如想象般舒展开来,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正在进行的大环境之下,保代们并不像往年在项目材料完结之时能潇洒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如今每一次在相关材料上的签字上都变得更为谨慎。
一名浙江拟上市公司证代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我们现在头疼的是保代不肯签名。”据记者了解,这一现象在目前排队上市的700多家公司中并不罕见。
一名浙江的保代私下向记者表示,一家IPO公司所需要的中介机构中包括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外加评估机构,但是唯独保代需要同时对会计师事务所出示的财务报表、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律师函以及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等承担风险,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相关中介机构提供的材料出现问题,保代都不得不一同承担。
“现在保代必须在项目的材料上签字谨慎。”一名北京券商的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相比以往,保代一旦在一家拟上市公司项目中“栽跟头”,对于其行业前景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他表示,目前证监会已经明确指出,审核过程中,发现发行人申请材料中记载的信息自相矛盾、或就同一事实前后存在不同表述且有实质性差异的,并在12个月内不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推荐的发行申请。“如果保代被证监会禁止受理,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从2012年10月份暂停新股发行到现在,我们的日子有多不好过大家都知道,投行都掉成白菜价了。”
据该投行人士回忆,相关的会议上,证监会还强调了目前只对发行人的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资料进行审慎核查,对其他中介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进行核查。“这就是说随着注册制逐步落地,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材料的审核,更多是看中介机构给予的意见,而不会像此前对于财务报告等相关材料进行全方位的审核。中介机构身上的担子肯定就要比之前重很多。”
“如果公司出现任何问题,中介机构会承担风险,2014年剩下来的700多家企业中,至少还得有100多家企业难以通过中介这一关。”一名券商人士指出。
上述投行人士还向记者透露,近期发现所接触的一家企业财务方面存在问题,现已放弃该项目的IPO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