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消费 正文

儿科“神药”匹多莫德遭扒皮 销售额预计达到40亿元(2)

问题一:研究者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极少数几个欧洲国家如意大利、俄罗斯。排在最前面的两篇新出版文章就是中国医生的文章,可惜还停留在临床前的动物研究阶段,不是仔鸡就是小白鼠,对临床没有实际指导意义。

问题二:2015年,国外曾有一项针对57名3岁刚入幼儿园的健康孩子预防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研究。但是经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匹多莫德并没有显示出统计学意义上的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问题三:国外权威循证医学库考科兰(Cochrane)里,都没有关于匹多莫德用于儿童安全有效的研究证实文献时,国内的研究结果却几乎清一色的有效!这些结果表明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泌尿系统感染、妇科感染、丙型肝炎,甚至非感染性疾病如白癜风、肿瘤、过敏性紫癜等病均有较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简直成了万能的神药。

问题四:学龄前儿童本身的免疫系统还在不断发育成熟中,不应该被轻易冠上免疫力低下的帽子而随意用药。除了疫苗可以预防疾病提高儿童免疫力外,欧美主流国家没有所谓提高儿童免疫力的药。

“神药”疗效应启动再评价

匹多莫德在我国热销与儿科医生喜欢开这个药密切相关。医生之所以喜欢开,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是创收。在外界看来,医院推行药品零差率后医生开贵药的动力会减少。不过,零差率只是减少了医院的加成,并没有斩断药代给医生的回扣;其次是照说明书机械开药。有些医生不太关注真实疗效如何,有一部分医生从来不查原始文献,说明书怎么写他就怎么开药,他的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信,没准他自己家人朋友他也这样开、这样吃呢?最后是还存在医生为了安慰或者应付患儿家长的因素。

莎普爱思事件敲响警钟。电视、广播等平台上治疗腰酸腿疼、肾病、心脏病等病症的“神药”广告令人眼花缭乱。大打“治不好但也吃不死”的擦边球,媒体要更多担起社会责任,传播科学健康观念,增强群众辨别能力。只有药品、广告监管到位,提高虚假宣传的违法成本,彻底斩断虚假健康信息传播的利益链,才能根除“神药”生存的土壤,守住公众健康的底线。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