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消费 正文

针对老年人骗术真不少 满满的套路皆为利(2)

崔媛讲了这么多老年人被骗的案例之后,母亲好像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不再坚持要购买理财产品了。但是崔媛仍然不放心,甚至想到请求公安机关取缔这家超市。“我咨询了朋友,朋友说人家现在也没有违法犯罪,所以不能要求公安机关取缔这家超市,至多是向工商局举报其超范围经营。”崔媛表示。

老年人为何容易受骗?

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私人银行部财富顾问刘建华告诉记者,虽然老年人生活阅历比较丰富,但由于此类工作人员经过正规的话术训练,有着非常专业而成熟的套路,老年人遇到这类工作人员时很容易被洗脑。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老年人之所以上当受骗,更多还是缘于贪小便宜的心理。”刘建华说,一些不良商家、不法商家正是抓住了老人的这种心理弱点,通过一些小恩小惠来吸引老年人,最终达到骗取老年人钱财的目的。

刘建华提醒说,现在很多针对老年人的众筹项目实质上就是庞氏骗局,就是利用借新还旧来维系项目的运行,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支付的利息成本通常也会越来越高。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那么整个项目也就会维系不下去,参与其中的老人必然要蒙受巨大的损失。

“一些号称能为老年人带来10%收益率的众筹项目,如果算上人员开支、租住办公地点以及公司自身盈利等因素,项目的利润率应该超过20%,这样的收益水平在传统项目中显然很难达到。”刘建华说,老年人在面对这些众筹项目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千万要控制好风险,防止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CFP理财师李泽文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特别是一些身体不好的老年人,尤其容易轻信各种保健品的宣传。一些人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而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惜打出感情牌,其目的无非是要从老年人身上赚钱。在我们身边,一些老年人动辄花上几万钱购买保键品的案例并不鲜见。

李泽文进一步分析说,现阶段的老年人对于投资理财的重视程度也是不断提高,但是一些老年人却抵挡不住零风险高收益的诱惑,去参与一些民间的P2P、众筹等理财产品,最终上当受骗、钱财受损。“虽然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但也不能一味埋怨老年人,其实作为老年人的子女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子女们能够多抽出一些时间去关怀老年人,那么很可能就会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可能性也就会降低。”李泽文说。

老年人受骗上当之后该咋办?

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老年人在上当受骗之后,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为此,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专门采访了证券时报维权律师团成员、广东奔犇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国华律师,请他来为老年人支支招。

刘国华律师表示,目前保健品市场管理比较混乱,有害群之马以销售保健品之名进行欺诈。老年人如果上当受骗,解决的途径分两种:首先,协商解决;其次,法律途径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欲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建议可以从五个方面先自行核查:一、购买的保健品是否有合法生产的保健品生产批文批号。

二、销售单位是否有经营保健品的资质;三、销售单位是否超出产品本身所可能拥有的功能进行宣传推广和销售;四、销售人员是否虚构消费者所患疾病需要自己销售的保健品才能治疗的事实;五、保健品的定价是否严重偏离正常的定价机制,销售模式是否涉嫌传销。

“如果存在上面所列的一些情况,那么销售单位和人员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刘国华律师说,上当受骗的老人可以去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索赔,也可以向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举报,追究欺诈者的行政责任,甚至向公安部门报案,追究欺诈者的刑事责任。

另外,目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有些涉嫌非法吸收存款和放贷、非法集资甚至诈骗。老年人发现上当受骗后应保留好相应的证据,例如缴费收据和汇款账号,投资合同、银行凭证、产品说明书、收益表等,如果书面证据有缺失,可以进行电话录音等。

“受骗者还需要核查理财产品的合法性及销售过程中是否有违法违规行为。”刘国华律师提醒说,我国对金融业实行较为严格的准入制度,当事人可以审核理财产品是否为合法发行的产品,发行部门是否有相应的资质,销售人员是否为具有相应资质的工作人员,销售渠道是否合规,销售人员是否存在误导等情况。

如发现理财产品涉嫌非法集资、传销、金融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可到公安部门、工商部门、银监部门等职能部门进行投诉、举报甚至报案,并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挽回损失。由于理财产品专业性比较强,在维权过程中,老年人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刘国华律师表示,针对老年人的欺诈行为五花八门,但社会不必过于苛责老人。诚实信用是一个社会最可贵的品质,需要全社会的呵护而不是被逼放弃。社会各界需要做的是大力打击违法违规的欺诈行为,而不是让守法的老人活得提心吊胆。立法部门、行政部门、司法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让欺诈者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