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消费 正文

艺术品投资骗局陷阱多 邮币卡电子盘藏操盘虚高(2)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包括号称中国最大的连锁画廊美丽道画廊、中原地区第一大艺术品投资公司的河南泽华、国内最大画商的重庆臻纪、制造了“4亿港元美人枕”假拍骗局的琮尚文化等,很大程度上,这些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品投资公司等都是因为借低价买进、炒高增值、高价拍出等艺术品圈钱方式而倒闭。

对此,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指出,私人博物馆背后涉及金融的现象不少,而且大多数这类艺术品金融行为都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因为甲乙双方都不能对质押、融资的标的物进行真伪甄别,进行资本借贷时就出现问题了。以低成本获得然后以炒高的方式出售、升值等,都存在恶意的成分。

“杜绝艺术品金融问题很难,因为金融资产、股票等有银监会、证监会审核,而艺术品则没有,像文物品鉴定委员会等也是特定的,并不是为大众服务的。目前,没有相关艺术品机制、机构能够完成艺术品金融方面的诉求。近二三十年才被大众接受,这一行业的游戏规则、法则也需要时间积累,而且行业壁垒太强,所以只能劝投资者小心谨慎。”阎焰补充道。

在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双舟看来,艺术品投资门槛很低,不需要大量资金,但专业性又很高。对于投资者而言,尤其要提高风险防控意识,所有与艺术品有关的经济活动都要小心,因为不具备专业素养就不是你能掌握的,即使被描绘成天花乱坠的艺术品也和你没关系。也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尤其是对号称拥有大量国宝的藏家,不通过正规渠道获得,如何能保真,又何能升值。

“鉴宝”骗局层出不穷

近两个月来,包括捐赠北京师范大学6000件古陶瓷器的邱季端、蔡振强等都被行业人士认为是“国宝帮”成员。有一部分“国宝帮”成员擅于标榜自己是国内资深鉴定收藏专家,但他们也曾制造出“金缕玉衣”、“汉代玉凳”等文物造假事件。对此,季涛直言,“在艺术品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真货不好卖,假货更不好卖,很多‘国宝帮’也在拼命把博物馆、手里的假货拿来换名获利”。

“很多‘国宝帮’的骗局为了掩人耳目,都不会亲自设局,而是与文物贩子之类的利益群体合作,出售给藏家的东西也不是‘国宝帮’的,更多情况下,他们只是配合群体忽悠藏家,最后会得到分成。尤其常见于收藏品展览中,主办方会请‘国宝帮’来对藏品进行鉴定、包装。但最终藏品真假出了问题,‘国宝帮’是不承认真假,也不会负责任的。”资深藏家刘嘉指出。

“一般而言,‘砖家’会通过做鉴定节目、自我包装,包括制作一些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委员会、国际文物鉴定协会等看似名头很响亮、很正规的头衔。”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李宗扬说道。同时,也有一些成员则会巧妙地偷换概念,利用在博物馆的工作经历,把自己包装成“在博物馆工作多年的资深专家”之类。

在阎焰看来,“现在专家和学者的定义也要厘清、细分。这些专家不能拿机构做背书,其实某些打着包括故宫等机构名号并且长时间驻留的专家就存在很大问题”。季涛则认为,“考察一个人有没有古玩鉴定的话语权,不能只看这个人的职位、媒体露面知名度以及自我介绍,还是要看这些人用心研究专业知识的深度,其师承关系、朋友圈以及其经手或收藏的藏品品质等”。

对于如何识破“国宝”骗局,刘双舟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消费者太贪心,正规拍卖行不上拍的东西又去找假拍卖、假鉴定。消费者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有骗人的想法。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