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消费 正文

揭健身行业乱象:私教成“乱教” 门槛低不规范(2)

在一些商场楼宇办公楼甚至住宅楼,用地成本相对低廉的工作室成为健身机构大肆开办的摇篮。在上海市中心某商业广场内,记者走进一健身工作室,200平方米的场地内放着8台健身设备,没有一人在锻炼,工作人员介绍,私教课300元一节,一个私教带领8个学员上“团课”,并声称可以根据每个人身体情况一一制定个性化健身方案。然而,记者从上海市工商局网站查询发现,这家注册为某某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健身机构其经营范围中并不包括“健身服务”,属于超范围经营。

“这类打擦边球的机构非常多,有的开在商住两用楼里的连公司都不用注册,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连老板都找不到。”一位健身连锁企业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不少健身机构还推出了饮食调理、穴位推拿甚至中医养生等业务,相关经营和专业资质更是缺乏。

据行业内部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包括瑜伽、拳击等各类健身工作室在内的健身机构已超2万家。仅在上海,这一数字达到3500家,其中,规模最大的品牌“一兆韦德”旗下门店仅70多家,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小而杂”的机构占据半壁江山。

从预付卡到众筹健身消费风险大

相比上述处于灰色地带的工作室,一些“先卖卡,再开健身房”的小规模机构更存消费风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几乎是行业的统一做法,将卖卡所获得的资金作为门店启动资金,不同之处就在于,大品牌抗风险能力强,而小机构更容易发生“圈钱跑路”。

近年来,健身预付卡的消费纠纷不断,有的投诉门店关张,预付卡打水漂;有的投诉办了卡,门店迟迟未开。这些都源于健身行业这一传统商业模式。

犹如一些“跑路”的财富公司和线上互联网平台,私教创业并非为了“跑路”,而是事后才发现现实与预想存在差距。

除了高企的用地成本外,水涨船高的销售成本是很多创业私教预先想不到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行业的野蛮式生长,销售团队成为香饽饽,要价也水涨船高,返点已从原来的5%至10%涨到15%至20%。这也就意味着,健身房还没开,销售团队已经拿走了卖卡资金的1/5,剩下的再用来租赁店面、装修和购买设备,已经捉襟见肘。“健身房会员卡从以前1年一卖,发展到如今的5年甚至10年一卖,消费风险巨大。”

这样的模式无疑是在“走钢丝”。近年来,一些小规模的健身机构频频倒闭,甚至不少大品牌的连锁门店也接连关店。业内人士分析,卖卡开店容易,而一旦遇到场地租赁合同到期,需要一大笔资金重新签订的时候,资金链就容易断裂,经不起“风吹草动”。

如今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下,引入了O2O模式,旨在减少门店和器材的大量成本,但由于行业对硬件的高要求,这一模式步履维艰。

而不少健身工作室探索众筹等融资模式,摒弃预付卡筹资金的传统,这些健身工作室的背后往往会有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融资业务。

“谁又能保证融资成本会远低于预付卡销售那20%的返点成本呢?”某健身连锁企业品牌负责人认为,根本上还是要规范行业,仿效房地产预售许可证的操作规范,在预付卡销售时设立场地、资金等硬件条件,杜绝“画饼式营销”,清理违规的健身机构。“只有行业规范了,私教才能真正回到教练的本职工作上来,这时再谈职业资格证的规范才更有效果。”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