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拍卖乱象 设计专门话术引诱各类收藏者(5)
“收藏品我没有,如果需要我去拍卖会上当托儿可以”,记者电话约客户时,还遇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她称自己起初是去拍卖会买东西,后来被拍卖公司找去当“托儿”,“大拍小拍我都去过,一天120到150元,举完牌子就走”。
该女士透露,她和其他“托儿”闲聊得知,一些拍卖会上90%都是托,最终成交的没几件,拍卖公司盈利主要靠收“前期费用”。
“现在拍卖市场不景气,很多拍卖会竞拍者都是‘托儿’”,昨日,北京华威桥附近一家拍卖公司负责人乔森透露。
另据全国拍卖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显示,2015年1-9月,全国拍卖行业实现成交额同比下降24.2%。
此外,在上海一家拍卖公司工作过的罗先生表示,一些拍卖公司每天都会在网上浏览,只要出现质疑的帖子立即联系删除。“可能你正在看的帖子,再刷新就没有了。”
法律空白监管缺失
收藏者“前期费用”难要回,维权困难;专家称应完善拍卖行为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全国各地,收藏者拍卖未果讨要“前期费用”引发的纠纷屡有发生。
去年,河南郑州收藏者张先生夫妇有藏品想要出手,于是与武汉楚汉文谷文化交流公司(简称楚汉文化公司)签了委托展览拍卖服务合同,除支付10000元“服务费”外,还花了62000元办了“至尊会员卡”,之后又以纽约参展“保证金”、“运输费”、“帮忙提升业绩”等名目多次收取“前期费用”。
藏品还没有开始拍卖,王女士就已经付了12.9万元。去年底母亲生病急需用钱,王女士想去要回最后交的20000元遭到拒绝。“我们找来工商,公司领导当着工商人员的面说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