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消费 正文

保险“飞单”屡禁不止 保险代理人和投资者都有责(3)

在这种模式下,“外勤”显然不如“内勤”能够受到公司严格监管。而在这种薪酬体系和展业氛围下,最基层的代理人大多缺乏对公司的归属感。他们中不少人今年都不确定明年是否还在这家公司干,因此,客户对自己销售的产品是否满意、未来是不是会有风险发生,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他们关心的是眼皮底下就能到手的佣金,和励志自己成为像“上线”那样能赚钱的人,尽早脱离月入几千元的基层生活。

第二,保险代理人是一个流动性极高、增员又很困难的群体。曾有大公司的营销团队负责人告诉我,这个行业里,保险营销员的总体流失率“客气点说”每年有70%,管理混乱的中小公司甚至更高。

一来,越是流动性高的群体,就越难指望人人都有深耕客户讲信誉的责任感。二来,流失快、增员难,就导致“个别领导为了留住人,对下面员工干私活视而不见”。用一名险企人资主管私下的话说,有“民不告、官不究”的倾向。

“飞单”的利诱

“这样推介‘外头’的产品不太好吧。”本报记者问小张,小张只是笑笑,称此为“交叉销售任务”,反正公司集团层面也有理财产品销售任务布置下来,反正她的领导也在“外头”的产品销售中抽成。

根据保监会明确的可销售产品范围,“经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审批的非保险金融产品”是被允许销售的(也就是小张所在集团层面交叉销售任务是合规的),但其私接外部产品显然违规。

近年来,市面上各种合规或不合规的私募基金、理财公司崛起,有的公司缺乏销售网点,亦无足够好的信用背书,为了销售产品就铆上了手握熟客的保险代理人群体。甚至,一些正规的信托公司,都有产品在保险代理人那里售卖。

上一页1234下一页